老太太坐在車上,給兩人指著路,到了收購處,他們去的可不是張明遠工作的那個收購處,張珍珍看著車,沈安平拎著兩大口袋的菜幹進去,等了一會,又拎著出來了。
“小夥子,怎麼又拎出來了,收購處不收?”老太太驚訝的問道。
“嬸子,這裏隻收山貨,不收菜幹,本來還想換兩個錢呢。”說完,就把兩袋菜幹裝上車,沈安平和張珍珍沒有失望,這些菜幹在他們眼裏並不值錢,大不了回家自己吃,吃不了就當成肥料處理了,他們本來是用這兩袋東西掩人耳目的。
“大嬸,謝謝您,您住哪裏?我們把您送回去。”沈安平想借著送老太太的機會,看看能不能把這麵粉給賣出去。
老太太指路把沈安平夫妻引到自個家,並熱情邀請兩人進屋,沈安平和張珍珍和老太太聊了一路,大致了解老太太家裏的情況,老太太姓王,是陶瓷廠的退休職工,把糧票寄給了遠方的兒子,家裏的糧食就不吃了,這才生活高價買糧食的想法,既然雙方都有意,兩人也沒有回絕,趕著驢車直接進了老太太家。
“大侄子,咱們也不說虛的,你們這糧食賣不賣?”回到家,老太太也不再小心翼翼的了。
“大嬸,我們實話給您說吧,這眼看這就要過年了,一年到頭,村裏發的那點錢,還不夠過年的,各家從牙縫裏省出這些糧食,還有攢下來的菜幹,交給我們,托我們給換點錢,好歹能買個糖,讓孩子們過年能夠甜甜嘴。”沈安平說道。
王大嬸一聽,這心裏就有了底,趕緊問沈安平這麵粉的價錢,要是價格公道,她就介紹老姐妹妹買,這誰家過年嫌棄白麵多呀,家家戶戶都得包餃子。
“嬸子,我們就是想換點錢,不用糧票,按照糧店的價錢賣,要是沒有錢,用油票,布票換也行。那兩袋子菜幹,要是您要,就看這給吧。”張珍珍回答道,這已經比糧店裏優惠多了。
王大嬸一聽這價錢按照糧店一樣的價錢來賣,不要票,要是錢不夠,還能用別的票來抵也行,還有那些菜幹,冬天裏他們吃白菜蘿卜都吃膩了,留下給孩子們換換口也成。
問清楚有多少麵粉,王大嬸讓沈安平夫妻在自個家裏等著,她去通知其他信得過的老姐妹。沈安平夫婦待在老太太家裏,這心裏七上八下的,十分不安,他們這麼做,被人看到了,就是投機倒把,走資派。
“安平,我們既然來了,就把心放在平了,相信老太太,真要是有問題,我們就回家。”這個時候,張珍珍反而比沈安平鎮定。
沒一會功夫,王大嬸就回來了,兜裏裝著不少錢,手裏還拿著一杆大秤,說道:“大侄子,我和老姐妹們湊了一百多塊錢,這是要的斤數,你都給稱好了。”王大嬸從兜裏拿出一片紙給沈安平看,上麵隻寫著代號和錢數。
按照要求把麵粉稱好,最後剩下半布袋麵粉,沈安平舀出兩碗給老太太,算是對老太太的答謝,麵粉總共賣了一百五十七塊五,兩大袋菜幹就算做兩塊五全部給老太太留下,從老太太手裏接過一百六十塊錢,讓張珍珍收著,沈安平幫忙把麵粉搬到屋裏。
沈安平規整的功夫,張珍珍和王老太太聊上了,打聽陶瓷廠廢品是怎麼處理的?張珍珍不好意思的說:“大嬸,也不怕您笑話,我們沒有什麼錢,就琢磨這能不能從陶瓷廠的廢品中撿些能用的回去裝東西。”
“侄媳婦,這有什麼可笑話的,這你可就問對人了。”王大嬸把陶瓷廠廢品處理的地點和時間都詳
細的告訴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