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一種感覺,自己體內有些什麼東西阻止你去完成一項工作上?剛n情手去做一件事時,盡管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卻覺得不能勝任?也許你要做的是一件大事,關係到你的一生,卻仍然無法動手去做?
如果這種阻滯的潛意識支配了你的行動,你便受到了阻礙,而不是全力以赴解決問題、爭取勝利。你的頭腦似乎變得呆滯了,往往忘記你想要說什麼話、做什麼事。你會發現自己逃避所要做的事,白白地浪費了光陰,更不要說去積極行動了。
戴維曾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他是有才幹的。但是最近不知道為什麼麵對稿紙時他總是寫不出東西來。
戴維希望在動筆之前先產生靈感,然後才能寫作。他認為,優秀的作家總是在覺得向己精力旺盛、才思泉湧的時候才動筆。為了寫出好的作品,他覺得必須“等到靈感來了”之後再寫。如果哪一天覺得情緒不高,就意味著那天他不能工作。
不用說,既然要符合這樣理想的條件才能工作,他就很少覺得情緒好到能夠辦成任何一件事情。他很難得感到有創作的欲望,於是覺得失望,這就更使他不能‘情緒好起來”。所以,他寫出的東西也就更少了。
美國國家圖書獎獲獎者喬伊斯·卡羅爾·奧茨的做法正好相反。他說:
“對於‘情緒’這種問題必須毫不留情。在某種意識上說,寫作會產生情緒。如果我覺得精疲力盡,覺得精神微弱到隻剩下一口氣,覺得為任何東西也不值得再堅持5分鍾,那麼,我就強製自己去寫。不知道為什麼,一寫起來,情況全都變了。”
其實,戴維需要采取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培養“能夠坐下來的力量”。要想寫東西,就得在打字機前麵坐下來。這個道理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常常很難做到。戴維平常想要寫作時,腦子就變得空白。這種情況使他感到害怕,所以不願意瞪著空白的稿紙,就趕快離開了打字機。
對於戴維來說,泡在浴室裏擺弄擺弄胡子,或者呆在花園裏收拾玫瑰花,是不會弄出白紙卜的黑字來的。要想完成一項工作,就得呆在可能實現目標的那個地方。像戴維這種情況,他非在打字機前麵坐下來不可。
為了克服寫作阻滯現象,戴維訂了一個日程表。每天早晨7點半,他的鬧鍾要響起來。到了8點鍾,他得坐到打字機前麵去。他的任務就是坐在那裏,一直坐到在紙上打出些什麼來,如果打不出來就坐一整天。
他還訂了一個獎懲辦法:如果打不滿一頁紙,就不準吃早餐。
第一天,戴維憂心仲忡,焦躁不安,直到下午兩點還沒打滿一頁紙,自然也就免去了早餐。
第二天,戴維進步很快,剛坐到打字機前麵兩個小時就打滿了一頁紙,能夠早一點吃早餐了。
第三天,他幾乎一下子就把第一頁紙打滿了,而且又打了5頁紙才想起吃早餐。
他的作品終於創造出來了。他就是靠坐下來動手學會了怎樣勇敢地承擔艱難棘手的工作。
美國劇作家尼爾·西蒙也是個著名作家,寫過許多著名的劇本和電影腳本。他也經常遇到“寫作阻滯”現象,他的辦法就是“坐下來”。
他承認,有時一連幾天寫起東西來很費勁。但是,每一大他都強迫自己坐到打字機前麵去打字。一旦在紙上打了出來,就有機會看看到底是多壞多好,然後也就能夠動手修改潤色了。正是改寫的過程推動著他走向要實現的目標:
“寫劇本隻有在改的時候才真正是一種樂趣。…··有棒球的時候,一個人隻有三次擊球的機會,三擊不中就出局了。而在改寫劇本的時候,你想要多少次擊球機會就有多少,而且心裏很明白,或早或晚總會打出一個好球的。”
如果你能這樣去做,就能幫助你做第一次衝刺。第一次衝刺雖然成功的機會很小,但是可以使你不再恐懼和顧慮重重。第一天,你甚至可能覺得渾身難受,但是別泄氣,第二天就會輕鬆一點。試到第三天,你也許覺得輕鬆得多,甚至覺得用這種“能夠坐下來的力量”來對忖艱難的工作是件挺好的事情了。
要想在你打算有所改變或者有所創新的領域裏取得成功,動手去做是最關鍵的。戴維動手去幹了,你也同樣能夠這樣做,你是能夠動手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