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福特說:“如果你認為自己行或不行,你常常是正確的。”
當你回首往事時,發現做成的事情都是認為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你覺得不會發生的事就從來也沒發生過。為什麼這樣呢?因為當我們在頭腦中設計了未來的結果時,我們的潛意識就會朝那個方向努力,通常在我們還未知覺的情況下,潛意識已經悄悄滿足了自己的願望。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能行時,你就會產生積極的意識,一種成功的意識;如果你覺得自己不行,你就會產生消極意識,一種失敗意識。
看看那些信心十足,相信自己會成功的人吧。他們相信——不,應該是確信——自己能取得輝煌的成就。
1954年羅傑·巴尼斯特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跑出了以前人們認為不可能的速度。自從他完成這一突破,有27000多人緊隨其後進行嚐試。他不僅打破了記錄,還打破了關於極限的信念,許多人曾把這一信念當成“事實”。
在經曆了無數次失敗後,1953年人們終於征服了喜馬拉雅山。現在人們經常攀登這座山,如果你有向導,又付得起價錢,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你會攀登到峰頂的。但別以為你必須得真去攀登喜馬拉雅山:我們都有自己的喜馬拉雅山要攀登,你知道你自己是什麼。確定好這個目標,準備攀登吧。
羅賓9歲時住在一間搖搖晃晃的大屋子裏,屋子附帶一個能裝3輛車的車庫,裏麵裝滿了多年來積攢的廢物。
一天,天下著雨,羅賓沒事可做,媽媽建議他去把車庫清理十淨。羅賓走進去望了一眼:裏麵的雜物太多,幾乎連一輛車也放不下。他開始整理衛生、掃地,甚至還在旁邊生了一堆火。四五個小時過去了,羅賓還是沒有理出一點頭緒,而區還筋疲力盡。這時他父親來了,問他幹得怎麼樣了。
羅賓的母親說:“不賴。羅賓會把它弄好的,因為每次他說他要做什麼事時,總會做好的。”
這也許是羅賓母親施展的巧妙的心理戰術,但這對他的影響實在太大了。
在羅賓一生中這件事成了一個經典範例。不管開始做什麼,羅賓都會善始善終,無論是旅行、馬拉鬆比賽還是一間需要清理的車庫,他都會這樣的。他對自己的耐力有著絕對的自信,一旦向某事挑戰,就會堅持到底。
當我們麵對新的挑戰或新的目標時,需要絕對相信自己能做好,能完成它們。但即便我們盡了全力,並保持絕對的自信,有時也難免會擔心和害怕。
一個知名的電視明星,每次演出前都緊張得要命。他經受的痛苦是很多演藝界人士都有的,隻不過他的格外嚴重一些罷了。
每天晚上這個節目的製作人都得聽他沒完沒了地啼叨說“今晚我知道肯定得演砸了”,“就在今晚他們會發現我根本一點才華都沒有”,等等等等。但隻要時鍾接近演播時間,這位表演者就恢複了常態,走上前去,開始表演令觀眾叫絕的節目了。
自我懷疑是自然的事,對一個20年來一直處在事業高峰的人來說也是一樣。但關鍵是要把這種懷疑轉化成一種自信。明白每個人都有這種時候,不害怕它們,不讓它們毀了自己。
那麼就超越你的自我懷疑吧,明確地朝目標邁進,清醒地意識到在改變過程中這些實際體驗是成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難道沒人想過“如果證明我向已是個傻子怎麼辦?”或者‘寸n果失敗了怎麼辦?”這樣的問題嗎?別讓消極的念頭幹擾自己,對事物抱有積極態度和堅定信心,你就一定能克服困難。
當你準備實現一項個人目標時,你會很自然地問自己:“怎樣才能確保成功?”答案就是,你永遠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自己能成功。你也許還會問自己:“我怎樣確切知道自己會失敗廣事實上,生活中沒有確定的事情。失敗和成功都是你腦子裏存在的思想,你選擇的那一個將占上風並起決定作用。
我們中的很多人在麵對未知事物時都會被自己的失敗經曆所左右:“嗅,我永遠也學不會那個”,或者是“申請那個工作根本就沒戲,我永遠不會得到它。”千萬別讓自我懷疑毀了你自己。持自信的態度,相信你能成功,你就會自動地朝那個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