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接觸過正式宗教或非正式宗教的人,都非常清楚其教徒信仰之虔誠,實現未來的夢想所需的信心來自你對自我的信仰。如果你很自信,帶著信仰,你就會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那些阻礙你前進的消極念頭大多來自從前的經曆,它們是你向過去行為學習的結果——你也可以不向它們學習。但認為僅僅把它們丟到腦後,可以在沒有堅實基礎的情況下輕鬆地建立另一套行為方式的念頭是不對的。
對自己能力的信心和你基本的價值觀應該和諧一致,這對你獲致持久的成功、你的快樂、你的滿足感至關重要,而你的基本價值觀是你借以進行自我評判的道德與精神標準。如果你與它們作對,實際上就是在和自己作對。
很有必要問自己這樣幾個不太哲學化的問題:“我是誰?”“我想從生活中得到什麼?”“我信仰什麼?”“我相信自己能取得什麼樣的成就?”
如果這樣對自己提問,你的自信就被開發出來了。公司利用“使命陳述”的方式幫助樹立自我信念,幾乎每一個大機構都在年度報告中印上“使命陳述(公司宗旨)”,清楚地表明自己的價值。這表明公司知道它的目標是什麼,知道它要的是什麼,知道怎樣去實現它。無論是一個小規模的家庭用品公司還是一個大電信公司都是一樣的——“使命陳述”的方式清楚界定了公司的價值體係。
那麼你的個人使命是什麼?你的價值觀是什麼?
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會又長又直,不會在每個路口都有清楚的路標,它有時是平坦的公路,然後拐一個彎,接著是雲霧綜繞的山路。突然你迷了路,覺得自己從未這樣脆弱過。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決心、想象力和對自己不變的信任,助你度過了難關。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價值將會永遠給你指明方向,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時刻,也能幫你找到正確的道路。
孩提時代,我們不帶任何偏見,沒有任何外部力量限製我們的發展。我們生來就是為了成功麵對自然災難,是要活下去的。我們是以天生自信的麵目進入這個社會的。
我們生來就有想象力,有那麼一股自信,認為自己是數不盡的探險故事中的英雄。一旦這種想象和自信得到鼓勵,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但如果它們被忽略的話,孩子就被毀了。
如果孩子的想象力得不到發展,如果他們生來就有的自信得不到滋養,他們的記憶裏就不再有個人成功,也不再有個人的信心。我們見過關於羅馬尼亞孤兒院的悲慘的電視片,也見過第三世界受饑挨餓的場景,那裏的孩子們無人照料,沒有鼓勵,沒有愛。
令人高興的是,我們中的大多數在孩提時代都有成功的記憶,雖然它們已經被嚴重毀壞了,但還一直伴隨著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似乎忘記了這些品質,而它們在我們還是孩子時曾鼓勵我們取得過成功。
把自己放到孩提時代吧:擺脫疑慮,相信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
當孩子為自己製定目標時,他也許有過先前成功的經驗或知道自己能成功。他就是相信自己能行,不管那目標是什麼。
他依戀的資源是想象力和決心。你現在還有那種想象力,雖然有時需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決心,但你還擁有它。就像孩子在讚美和成功的經驗中培養自己的自信一樣,你也能做到。
把這件事情放到日程上吧!對自己的個人成績保持良好的感覺,如果你成功做好了一件事,這件事就會讓你高興,悄悄對自己說:“幹得好!”
有人因為輪胎跑氣或僅僅打翻了牛奶就神情沮喪,失去控製。生和死就是生和死,我們要以平常心去對待。
一個美國旅行者在蘇格蘭北部過節,這個人問一位坐在牆上的老人:
‘湖天天氣怎麼樣?”
老人看也沒看天空就回答說:“是我喜歡的天氣。”
旅行者又問:“會出太陽嗎?”
“我不知道。”他回答道。
“那麼,會下雨嗎?”
“我不想知道。”
這時旅行者已經完全被搞糊塗了。“好吧,”他說,‘如果是你喜歡的那種天氣的話,那會是什麼天氣呢?”
老人看著美國人,說:“很久以前我就知道我沒法控製天氣了,所以不管天氣怎樣,我都會喜歡。”
別為你無法控製的事情煩惱。你有能力決定自己對事件的態度。如果你不控製它們,它們就會控製你。
所以別把牛奶酒了當作生死大事來對待,也別為一隻癟了的輪胎苦惱萬分:它們已經發生了,它們就是你的挫折。但它們隻是小挫折,每個人都會遇到,你對待它的態度才是重要的。
不管此時你想取得什麼樣的成績,不管是創建公司還是為好友準備一頓簡單的晚餐,事情都有司能會被弄砸。如果烤麵包片放錯了位置,如果你失去一次升職的機會,預先把它們考慮在內吧。否則的活,它會毀了你取勝的信心。什麼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對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