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裏根在年輕的時候,有一次患病去醫院輸液。一位年輕的小護士為他紮了兩針都沒有把針紮進血管,他眼看著針眼處起了青包。正當他疼痛得想抱怨幾句時,卻看到那位小護士的額頭上布滿了密密的汗珠,那一刻他突然想到了他的女兒。於是他安慰小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
第三針終於成功了,小護士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連聲說:"先生,真是對不起,我很感謝您讓我紮了三次。我是來實習的,這是我第一次給病人紮針,實在是太緊張了,要不是有您的鼓勵,我真是不敢再給您紮了。"
裏根卻告訴她說:"我的小女兒立誌要考醫科大學,她也會有她的第一位患者,我非常希望我女兒的第一次紮針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啊。"
裏根在想抱怨小護士時,想到了自己將來讀醫科大學的小女兒,將心比心,處世以"圓",鼓勵小護士不要緊張,從而使小護士能夠成功地完成任務。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多一點圓通和睦,就會對他人多一點尊重、寬容和理解;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諒解,少一些計較和猜疑。
作為商人,對待下屬不能過分苛刻,不能雞蛋裏頭挑骨頭般地挑剔他們的工作。應該寬容圓通,多想一下他們的處境,他們的感受。生活、工作中,有許多角色在不停地轉換,在工作中你是他人的領導,但也許在某些場合你又不如他,此時你可能是服務者,但彼時就可能是被服務者。
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最好要先去那樣對待別人。你想讓下屬都服從你的領導,就應該設身處地想一想他們的困難之處。
劉秀年輕的時候誌向平平,看不出有什麼驚人之處。他喜歡務農,性情溫和。25歲時去遊曆長安,聽說陰家有個名叫麗華的女子長得漂亮,看到衛戌令熱金吾出行時聲勢顯赫,就感慨地吟哦道:"作官當作熱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其誌向不過如此而已。
當了皇帝後,劉秀還是那樣溫和寬厚。即位不久,他衣錦還鄉,同族的嬸子大娘議論他什麼都好,就是太溫和了些。劉秀聽了哈哈大笑,說:"我治理天下用的就是溫和之道啊。"他確實是這樣做的。安撫戰亂中流散的平民;廢除擅殺奴仆不治罪的陳規;減刑輕稅,精減政府機構;招納、起用人才......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劉秀確實是一個開明、仁慈的好皇帝。他在位三十餘年,從不恣意放縱,豪華奢侈。他不喜歡飲酒,不喜歡珍玩。他在臨終的遺詔中說:"我對百姓沒有太多好處。喪葬,一切都要像孝文皇帝那樣,務從儉省。刺史,俸祿二千石的官吏,都不要離開城郭,也不要派官員來吊唁。"
劉秀常常表現出一種恢宏大度、平易謙和的雅量。劉秀的老同學嚴子陵自小就名氣很大,劉秀對他很有好感。劉秀當了皇帝後,嚴子陵隱名埋姓不願相見。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了他,劉秀當天就親自去看他,他躺在床上不起來,也不說話。劉秀就和他躺在一起,摸著他的肚皮說:"哎,哎,子陵,你能不能幫幫我的忙?"嚴子陵還是不答應,過了好久,才睜開眼睛說:"人各有誌,何必強求?"劉秀跟他談了好幾天,請他出來做官,他執意不從,後來隱居富春山。毛澤東建立新中國後,請好友柳亞子出山,柳想效法嚴子陵。毛澤東的"莫道昆明湖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就是出於此。
同時,劉秀對官僚要求非常嚴格,對貪贓枉法行為絕不寬容,對皇親國戚一般也能理智對待,嚴加約束。他的大姐湖陽公主的奴仆有一次大白天行凶殺人後,躲在公主家中,官吏無法捕捉。洛陽縣令董宣聽說公主要出門,駕車的正是那個奴仆,就在半道截住了公主的車子,當麵將那個奴仆正法。公主立即回宮向劉秀告狀,劉秀大怒,把董宣捉來,當麵就要打死他。董宣說:"請讓我說一句話再死。"劉秀說:"你想說什麼?"董宣說:"靠著陛下的聖明,漢朝才得到中興。現在放縱奴仆殺人,怎麼治理天下?你不用殺我,我自己死吧。"一邊說,一邊撞在柱子上,血流滿麵。劉秀趕緊叫小太監抱住他,但要董宣給公主叩個頭消消氣。董宣堅決不叩,劉秀就叫人按著脖子強叩。董宣兩手撐著地,就是不叩。湖陽公主不滿地說:"文叔(指劉秀)當老百姓的時候,經常匿逃犯,官吏都不敢上門追捕。如今當了天子,都不能在一個縣令身上施加一些威嚴?"劉秀笑著說:"這就是天子與平民百姓的不同啊。"劉秀不但沒有怪罪董宣,反而褒獎了他,給了他一個"強項令"(意為剛強不肯低頭的縣令)的美名。事後劉秀一直記著這個七品芝麻官,董宣死於任上後,劉秀派專人去看望,見他家中一貧如洗,劉秀感慨地說:"董宣如此清廉,死了我才知道啊!
像劉秀這樣的寬厚圓和的好皇帝,在中國曆史上是屈指可數的。而好皇帝,在封建曆史時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善良的老百姓總是將幻想寄托在能有一個好皇帝的希望上,"沒有明君找清官,沒有清官找大俠",這就是古代老百姓的心態。
在現代社會的人際交往中,作為商人,對待他人尤其是下屬員工,應該講究溫和寬厚,圓和處事,這樣才會使員工下屬更加擁護你、信服你。
在現實社會中,每個人都不能獨處、孤立,不孤立就有交往。企業業務往來,公司內部日常運轉,四海之內的朋友之間,都有交往。要交往就必須依靠禮來維持。禮虧就會使人感到怠慢,禮過就會使人感到諂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