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最低成本的財務運營(1 / 2)

現代企業中銷售和利潤的增長很重要,但是不能缺乏成本意識。多少數量的銷售要花費多少成本,成本率是上升還是下降等等,必須經常裝在大腦裏。

當代市場經濟中,競爭對手擁擠,顧客爭奪激烈,如果不是十分有特色的商品,爭奪往往會通過價格來進行。另外,獨特的商品一經銷售,即使當初買賣紅火,但不久類似商品登場,結果還是靠價格決定勝負。

在流通世界,廉價商店急速抬頭。特定的商品用現金大量買進,以此降低成本,進而極端地降低賣價,即所謂的薄利多銷。為降低商店總體的成本,不講究商品的陳列,有的商店將裝著商品的紙箱重疊著賣,還有的商店省略包裝。總之,徹底地降低成本,靠低價格戰略來招攬顧客。

無論如何,現在的企業競爭以成本決勝負已變得非常濃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成本感覺是經營者最為重要的經營感覺,這點毫不誇張。

經營的基本原則是以最小的犧牲獲得最大的成果,換言之,即以較少的成本獲得較大的銷售額。但銷售額不論怎麼提高,成本花費過大,不出絲毫利潤的經營毫無意義。相反,隻關心降低成本,疏忽了增大銷售額也會讓人傷腦筋。

企業降低成本的努力,是為了在擴大利潤幅度的同時,提高銷售。通過降低成本來降低價格,由此把顧客拉到本公司,即是為了提高銷售額而努力降低成本。

當然,經營變為價格競爭並不是令人高興的事,這樣一來,不管怎樣說規模大總會占上風,中小企業沒有獲勝的優勢。因此,為了以最小的犧牲獲得最大的成果,與自己的公司置身在哪一行業,進入哪一種事業有密切的關係。在此暫且不談這個問題。

總之,確實希望老板在考慮成本的時候,不要隻看與成本有關的數字,必須具有包括銷售額在內的整體經營視點,這是成本管理負責人與經營者的基本不同點。成本管理負責人應傾注全力降低成本,而經營者去關心此事卻是錯誤的。有的商人隻會一個勁地喊:"要降低成本,降低!"應該考慮一下是否說得過頭了。

那麼,商人對有關成本的那些數字,怎樣看才行呢?

(1)相對於銷售額花費了多少直接成本。商人不應該看直接成本多少,而應該看相對於銷售額的比率。在其意義上,把附加價值比率作為指標最合適。附加價值即企業活動所產生的新價值,一般來說,包括零售和批發業的商業是指銷售額總利潤(銷售額減去銷售成本),製造業等工業是指加工額(生產額或銷售額減去材料費、外協費),建設業是指完成加工額(完成工程額減去材料費、勞務費、外協費),這些數字相當於附加價值。附加價值與銷售額之比為附加價值比率,這幾年的大致平均值,製造業為41%~42%,建設業為27%~28%,批發業為18%左右,零售業為大約30%。如果本公司的數字比這些平均值低,說明直接成本花費過多,在這種情況下,努力降低進價,降低對外協作成本等等,將成為經營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