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佳氏昨天還是王妃、福晉、太太,今天就升級成了老太君,其實她才四十歲。
昨天弘晈、弘曉那幾兄弟還是少爺,今天就升級成了老爺。弘晈是四老爺,弘曉是七老爺。
到九月初,四老爺弘晈還要升級,變成世襲罔替鐵帽子小怡親王,七老爺弘曉會也會成為王爺,不過卻是郡王一級的安樂王。
今日太監前來傳旨的時候,並沒有當即宣讀世襲爵位的詔令,太監們隻是把胤祥身後留下的幾個孩子帶到養心殿,聽了皇帝口諭:“吾弟之子弘晈,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凡朕加於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得任意稍減。”
這隻是皇帝口諭,朝廷正式的詔令要等到九月初六才會頒下來,這日子聽說是欽天監替皇上認真挑選得來的好日子。
欽天監自有一套關於天相和天機的說法來詮釋為什麼要將事情慢慢拖著。其實兆佳氏心裏明白,之所以要拖這麼久,因為皇親國戚的家裏就是事兒多。兆佳氏自己也是康熙朝某一任宰輔大臣的女兒,她當然明白朝堂和宮中搞慣的那一套把戲。
宮裏辦事兒的人也不容易啊!譬如胤祥昨天還是允祥來著,今兒個下午就變胤祥了。因為當今皇帝叫個胤禛嘛!大家都得為他避諱,所以從雍正帝身登大寶開始,怡親王就從胤祥改名成了允祥。現如今允祥歸天,皇帝最愛這個十三弟,頒下殊榮,要十三弟死後配享太廟,那就是靈位擺進了皇帝家的祖宗祠堂的意思。祖宗才不認得允祥是誰,隻好又改回胤祥。
這麼改來改去的不隻是口頭稱呼,而是浩如煙海的文牘檔案都要全改了……可不得拖到好幾個月以後去嗎!
這幾個月裏頭,四老爺和七老爺的稱呼,還得就這麼叫一陣子。
兆佳氏心想:這倒也好,孩子們分家的事情,也能趁著這幾個月的日子,預作些妥當的安排,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弘晈和弘曉都是兆佳氏生的,一想到弘曉才八歲就要當上老爺和王爺了,心裏頭又是好笑,又是一陣的酸疼。
心裏頭悄悄尋思著:“可得把最能幹最可靠的管家、仆婦們,仔仔細細地挑了出來,都送到安樂郡王府上去。不然的話,八歲的孩子隻怕會是吃了人家的暗虧都還不知道呀!”
兆佳氏自己隻能留在怡親王府守著弘晈,她倒想自去照看幼子,可是不行啊,下人們今天都開始改口喊她老太君了,她是老太爺的未亡人,是這個親王府的大家長,怎麼走得開。
若說起要把最能幹的人,給弘曉派過去幫襯著,其實兆佳氏心目中最有力的那個人選還是毓敏這丫頭!這孩子雖然才三歲,天賦異稟,銜玉而生,雍正爺在胤祥的告事折子上親筆禦批過“吉祥”二字朱批。能把這個小丫頭塞到安樂王府去就好了!弘曉就會吉祥安樂一生!
這倒不是兆佳氏迷信!而是皇帝的那句批語,就是眼前這個朝廷治下,最強壯的護身符和最如意的吉祥物啊。
隻可惜!毓敏這丫頭為什麼要從西林覺羅氏的肚子裏生出來呢?如果換給弘曉未來的福晉佟佳氏來生才好呢!可是這樣的事情,也就隻能隨便想想而已,其實當不得真!弘曉才八歲,剛剛跟佟佳氏訂過了娃娃親,當下兒離著他倆生孩子的日子還遠著呢!
正在兆佳氏想起孫女兒毓敏的時候,四老爺那邊的二等丫頭陌兒過來回話說:“五姑娘心口疼得緊,哭著喊著要見老太君。”
兆佳氏心中驚喜,心想著自個兒適才的想法一定是生出了什麼感應,端端正正地應準了祥瑞天機,臉上卻偏又做作出一副擔憂和關切的神情。趕忙兒喚過身邊隨侍的兩個一等大丫鬟珍珠和琥珀來,一連聲兒的吩咐道:“趕緊地!去把五姑娘給我抱了來。路上多耽著些小心,千萬可別摔著碰著!也別著了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