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春秋時期國君姓薑,乃是周朝丞相薑子牙的封地,世稱薑齊,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就是薑齊最傑出的國君之一,傳至齊康公時被大夫田和放逐至一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
當今齊國國君,齊閔王便是田齊國君,這個留了一撮小胡子的標準山東漢子,此刻正在書房裏躊躇不止,因為剛剛,秦國派來使者邀請他一同稱帝,這對喜歡炫耀的齊王來說,他是非常願意的,但他不是傻子,他明白現在稱帝列國肯定不會同意,於是他找見丞相孟嚐君,和昔日從約長,今日齊國客卿蘇秦,想聽聽他們的意見。
隻見這齊王說到:“秦王派使者前來邀請寡人一同稱帝,上輔周天子,下禦列國諸侯,兩位愛卿,對於此事你們怎麼看。”
“大王不可,我齊國雖強,卻還沒有征服列國的力量,貿然稱帝,隻會招來,諸侯列國的恐慌和憎惡,到了以後落個‘偷雞不成蝕把米’也不是沒有可能。而秦國,他們本來就不被中原列國所喜,若不是他現在強盛早就被列國分而食之,現在秦國邀請您稱帝無非是想告訴列國,秦齊結盟,共同稱帝,若要攻秦,齊必援之這個假象。”一臉忠厚,身高七尺(古代七尺)的威武漢子孟嚐君說到。
“孟嚐君此言差矣,蘇秦認為,稱帝無妨,齊秦若共同稱帝,雖會招來列國不滿,卻無人敢亂動也,而王稱帝,這統治力也會比王更高,到時我王可號召六國,同伐西秦,其一,秦國盟友大多是牆頭草,蘇秦有信心可再次說服他們伐秦,其二,列國伐秦,在有共同的敵人麵前,他們是不會想太多的,而我齊國在伐秦一戰中,所擔當的又是主力,那麼在這種潛移默化的情況下,列國就會認可我王帝位,假以時日取周而代之也未嚐不可。”
比起前兩個這個蘇秦就差遠了,長的瘦瘦小小的,而且也不戴冠,就這麼披頭散發的,唯一一點就是他的眼睛很有神。
孟嚐君聽見蘇秦這樣說暴怒不已,直接講手中的箴版丟出去,“蘇秦,你如此行事一不合禮法,二不講道義,陷我王與不仁不義,你安的什麼心!”
在上麵看了半天的我一臉懵逼,說好的帶我去見屈原的呢,讓我來這幹嘛?
“安啦安啦,你不是說要看一下曆史的發展嗎,我現在讓你看的就是曆史發展。”
那你能不能翻譯一下,這怎麼就陷他與不仁不義了?
“蘇秦讓齊閔王先同意秦昭襄王的稱帝條件,再讓他在稱帝後召集六國伐秦,這就是反複無常,利用秦國來穩固自己的帝位,這就叫損人利己,妥妥的資本主義思想,這在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思想是不對的,但誰讓這個時期已經禮崩樂壞,強者為王呢,當今大國誰還守這種天真的思想誰也就差不多不行了。”
哦,這樣啊,不過那個孟嚐君不是戰國偽君子嗎?他怎麼會讓齊王不要稱帝?
“因為孟嚐君知道,齊國稱帝後肯定不得安寧,在列國中,地位下降,而他又是齊相,齊國地位下降,他的名氣肯定也會跟著受損,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掌權者做錯事情大家一般都會怪罪臣子,而且地位越高承擔的責任越大。”
原來是這樣。
就這樣兩人在在書房中你一句我一句,誰也不肯讓誰,吵的齊閔王腦昏頭張的。
“行了,此事寡人會斟酌再三,爾等先退下吧!”不堪吵鬧的秦王扶著額頭讓他倆快走。
孟嚐君看了眼蘇秦,冷哼一聲,率先拂袖而去!
蘇秦故意慢走一步,在孟嚐君走後,他又回到書房,齊王看見他回來有些無奈的說到:“愛卿還有何事?”
“大王,蘇秦在齊國以三年有餘,今日特來辭行,望大王恩準。”
一聽說蘇秦要走,齊王急了,要知道,蘇秦可是合縱六國的超級天才,他要離開,這隻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他齊國不行。
“愛卿,為何要走,可是我齊國有招待不周之處?”齊王急得都從王座上站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