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如圖610寶馬X5SUV轎車
解: 該車已使用年限為4年,由於是公車,其規定使用年限為15年,則:
(1) 綜合調整係數K的確定
① 該車技術等級好,K1=1.0
② 該車維護保養好,K2=1.0
③ 該車為進口車,K3=1.0
④ 該車為公務用車,K4=0.9
⑤ 該車作為公務用車經常在市區行駛,使用等級高,K5=1.0
(2) 綜合調整係數K=K1×30%+ K2×25%+ K3×20%+ K4×15%+ K5×10%=1.0×30%+1.0×25%+1.0×20%+0.9×15%+1.0×10%=0.985(3) 計算成新率CzCz=Cn×K×100%=1-YG×K×100%=1-415×0.985×100%=72.23%(4) 計算重置成本評估值PP=B×Cz=96.3萬×72.23%=69.56萬元(5) 計算清算價格法評估值P′P′=P×(1-20%)=69.56×80%=55.65萬元
第六節二手車評估方法的選擇及案例分析
一、 評估方法的區別與聯係
1. 重置成本法與收益現值法
重置成本法與收益現值法的區別在於: 前者是曆史過程,後者是預期過程。重置成本法比較側重對車輛過去使用狀況的分析。盡管重置成本法中的更新重置成本是現時價格,但重置成本法中的其他許多因素都是基於對曆史的分析,再加上與現時的比較後得出結論。如有形損耗就是基於被評估車輛的已使用年限和使用強度等來確定的。由此可見,如果沒有對被評估車輛的曆史判斷和記錄,那麼運用重置成本法評估車輛的價值是不可能的。
與重置成本法比較,收益現值法的評估要素完全是基於對未來的分析。收益現值法不必考慮被評估車輛過去的情況怎樣,也就是說,收益現值法從不把被評估車輛已使用年限和使用程度作為評估基礎。收益現值法所考慮和側重的是被評估對象未來能給予投資者帶來多少收益。預期收益的測定,是收益現值法的基礎。一般而言,預期收益越大,車輛的價值越大。
2. 重置成本法與現行市價法
理論上講,重置成本法也是一種比較方法。它是將被評估車輛與全新車輛進行比較的過程,而且,這裏的比較更側重於性能方麵。比如,評估一輛二手車時,首先要考慮重新購置一台全新的車輛時需花多少成本,同時還需進一步考慮二手車的陳舊狀況和功能、技術情況。隻有當這一係列因素充分考慮周到後,才可能給二手車定價。而上述過程都涉及到與全新車輛的比較,沒有比較就無法確定二手車的價格。
與重置成本法比較,現行市價法的出發點更多地表現在價格上。由於現行市價法比較側重價格分析,因此對現行市價法的運用便十分強調市場化程度。如果市場很活躍,參照物很容易取得,那麼運用現行市價法所取得的結論就會更可靠。現行市價法的這種比較性,相對於重置成本法而言,其條件更為廣泛。
運用重置成本法時,也許隻需有一個或幾個類似的參照物即可。但是運用現行市價法時,必須有更多的市場數據。如果隻取某一數據作比較,那麼現行市價法所作的結論將肯定受到懷疑。
3. 收益現值法與現行市價法
收益現值法與現行市價法之間的聯係就是現行市價法與收益現值法的結合。通過把現行市價法和收益現值法結合起來評估車輛的價值,在發達國家應用得相當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