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武考(三)(1 / 2)

王承仁第一陣的對手是一名低調的學生,叫做方白。他本名方園,後來認識了劍白前輩,一發不可收拾,懇求父母數月,終於改名方白。為人處事更是學了個有模有樣,幾乎從來不主動跟人說話,也不主動與人動手。學了許多年,劍是越來越快,氣質也越來越像。

也是因此,王承仁不禁回想起那個他碰見趙琴韻的夜晚。而那夜,他本是要去試劍的。

兩人有默默的對峙著,四位裁判終於麵露欣喜,這才是他們想看到的結果。突然方白先動,一劍斜撩上王承仁小腹,劍到半途,又一下定在空中,不再動分毫。因為王承仁的劍已頂上了方白的喉嚨。

幾乎眨眼的時間便分出了勝負,場上沒有歡呼和慶祝,隻有恐懼在蔓延著。所有的學生都在問自己一個問題,我能做到嗎?無論是王承仁後發先至點上喉管又把握分寸,或是方白疾速出劍卻瞬間停手認輸。兩人的表現已經折服了所有人。

王承善臉上卻沒有欣喜,隻有各種複雜的表情。這一劍讓他想起了兩人一同分析各種死人傷口的日子,想起兩人曾經一同刺木樁的日子,想起了那幾十柄斷了的木劍,更想起那天弟弟的話語:“我喜歡他的劍法。”

原來他們自學的劍法並非一無是處,隻是一直碰到的是比他們強太多的人,無法對這些招式給予一個公正的評價罷了。

台上,王承仁和方白早已分開,方白一拱手,道:“好功夫,你定然是第一名。”王承仁驟得誇獎,摸著頭不知道該怎麼說,想了半天,回了一句:“那你一定是第二名。”

另一場也已開始。乃是兩名十歲孩童的比鬥,這場顯然比剛才一招分勝負要精彩多了。兩個孩子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一看就是有大家風範。王承善聽旁人議論才知道,原來這兩名孩童也不是普通之輩,父母雖然算不上村中頂尖人物,可是也是很厲害的。那位穿白衣的孩子,名叫卿恩,當日阮侍宗說道,穀中除了原本就能通過試練出穀的那些人中,尚有三人是通過自己努力,修煉至能出去的地步。卿恩的父親卿常言便是其中一位,後來出穀後遊曆兩年,終究覺得還是村裏好,於是回穀娶妻生子,再也不提出去的事了。

另一名穿黑衣的孩子,叫做元晴,好學善問,為人熱情活潑。父親元北風,也是在穀內修武二十載,即將成為下一個出村之人。隨著兒子長大,也將一身好武藝盡數傳授。

這兩人的比鬥顯得極有章法,然而畢竟年紀太小,時間有限,招式都純熟了,其間的變化還是差了很多,力量也不夠,常常錯失毫厘。終於鬥了半刻鍾,元晴力有不逮,一劍刺歪,給了卿恩機會,一劍砸出,把元晴砸退兩步,劍也掉在地上。

啟晨看兩人鬥罷,鼓掌歎道:“加以時日,兩人定然比他們的父親強上許多。”剛才被第三組激起的怒氣顯然消失了。

休息一會,第二陣開始,王承仁對元晴,方白對卿恩。

兩場同時開打,眾人目不暇接。這是王承仁終於沒有一招製敵,而是用些奇怪的招式砸來掃去,效果並不好,反而被元晴沉穩的招式打的頗為狼狽,隻得不停躲來躲去,加上元晴早被兩兄弟震撼過,心中忐忑,不敢加緊狠逼。那邊方白所依仗的快,卻被卿恩給纏的越來越慢,雖然這些孩子甚少有內力,但是招式使出,自然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方白,正覺得這劍越來越沉。

再鬥一會,方白心中一狠心,終於使出全力,卿恩終究是剛才消耗頗大,一下未擋住,被方白刺在胸口,就此認輸。那方白心中喘口氣,歎道:“僥幸第一場輸那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