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參加了一個會議,都是在各行各業中流砥柱的青年才俊,一個個氣宇軒昂,眉梢眼角都閃爍著“前程似錦”“人中龍鳳”的字樣。會後午餐,有若幹代表即興發言,一位舞台導演談的是自己最近組織的幾場大型演藝活動,一位媒體老總談自己的旗下又發展了多少讀者,一位房地產商推廣了自己的高檔樓盤,一位煤礦的老板則曆數手中的珍貴礦源……幾位發言完畢,伶牙俐齒的主持人恰到好處地總結:“……讓我們像奧運精神宣揚的那樣,更加努力,更加奮進,更快!更高!更強!”
雷鳴般的掌聲裏,我有些惶惑。我忽然想:為什麼?為什麼“我們”要更快?更高?更強我不要。
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這“更快”指的是上升快,發展快,速度快;“更高”指的是目標高,地位高,效率高;“更強”指的是實力強,經濟強,勁道強——而這所有的快、高和強都僅僅是物質的。它們所構成的,是一個龐大而時尚的物質外殼。披掛上這種物質外殼的人,看起來便都是成功人士了。
物質外殼的裏麵呢?那些慢的,低的,軟的精神內核呢是的,在我的意識裏,精神生活從來就是慢的,低的,軟的。休閑洗浴頂替了唐朝的華清池,四個輪胎的奔馳頂替了宋朝的寶馬香車,KTV裏的流行歌頂替了元朝的散曲,五顏六色的燙染彩發頂替了清朝的長辮子……在世界表象的更迭下,我們的精神生活層次隨之進步了多少沒有進步。甚至,還在退步:因為廢寢忘食而忽略了養生,因為性的混亂而創造了艾滋病,黎明即起的時候不會去灑掃庭除,而是要急吼吼地去趕公交,因為需要工資和獎金來還房貸。一個月,兩個月,甚至半年一年都沒有時間去聽落雨的聲音,沒有心情去抬頭看一看天空……就這樣,鈔票的厚度與生活的質量成為反比,如末與本。我們與外在的自然和內在的自己一步步疏遠,成為賺錢的機器,成為刀槍不入的“鋼鐵俠”。
而精神生活,真的就是慢的,低的,軟的。慢得像銀杏的生長。因這慢,我們得以飽滿和從容。低得像廣袤的大地。因這低,我們得以豐饒和深沉。軟得像清水和陽光。因這軟,我們得以柔韌和慈悲。而對於我,一個寫作者來說,慢的、低的和軟的還可以另有意味和解釋:慢是人性的本質,低是心靈的根係,軟是情感的樣態。而有關幸福本質的東西,從來都與這些慢、低和軟有關。慢到少年時和爺爺在山坡上放羊,低到自己最一名不文的時候,柔軟到自己的初戀……生命在於運動。但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個參賽的運動員。隻此一次的旅程裏,我是個旅行者。讓那些“更快、更高、更強”的人去那樣吧,我不要。我要以“慢的,低的,軟的”的姿態去做自己的事情,去走自己的路,無論是麵對生活,還是麵對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