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句話形容裝備精良,叫做“武裝到牙齒”。 Ww W COM趙邁比那做的還徹底,連內髒都給管路師保護起來了。
趙邁並非材料學家,別什麼科幻的裝備了,凱夫拉這種東西他也造不出來。不過他很清楚幽靈飛船的外殼是什麼樣子的,那可是能夠太空生存,抵抗一般隕石碰撞、能量武器甚至核爆的好東西,而且還可以吸收周圍的遊離能量供給自身。唯一的缺點是飛船外殼的密度很大,做出來之後就會很沉重。這在太空中並非多麼嚴重的問題,畢竟在已經有了飛船生物強悍的動力係統以及低重力環境的前提下,生存和保護能力才是放在位的。
但是管路師扛不動這麼重的材料,於是一套輔助的機動係統就很重要了。趙邁先想到的就是鋼鐵俠,或者全覆蓋的外骨骼係統。他一共有兩套神經網絡輔助係統,一套用在了朵吉安背上,另一套一直存放在儲物手環當中。這套係統不能讓普通人力氣變大或者變得更敏捷,但是卻能將神經的信號傳遞到周圍係統上去。將神經網絡係統和幽靈飛船的器官結合起來,這就是一套外裝甲的雛形。
但如果這就給人用,那純粹是害人。趙邁呼喚出Z蟲放在盔甲外麵,然後自己鑽了進去,仗著自己強的身體素質進行試驗,不斷調試這套係統的功能,讓普通人也能夠安全使用。Z蟲鑽進盔甲之中,將自己鋪散開,利用自己融合、進化、變形的能輔助趙邁,將他的想法變為現實。
一直以來,神經輔助網絡最大的問題是戴上就摘不下來,除非願意承受摘除過程對神經係統的巨大傷害。沒有人類能夠真正再生自己的神經係統——哦,趙邁在這個方麵可能真不算人類了。先用自己的身體感受這個係統的工作方法,然後製造出心靈異能水晶作為過渡的控製節點。這樣盔甲的穿戴者用心靈傳訊的方式操作水晶,然後操作神經輔助網絡和外骨骼盔甲。交互的信息收到嚴格的控製,網絡中的知識和數據被水晶隔斷,不會出現在操縱者的大腦中。不過為了以防萬一,趙邁還是刪除了自1918年之後的所有數據。
趙邁在盔甲裏不斷受傷不斷恢複,逐步將可能的隱患和故障排除。好在所有應用在盔甲上的東西原本都是生物器官或者為生物設計的,適應性的起步點就比較高,碰不上太大的問題。趙邁調試的主要目標,還是集中在如何能讓身為普通人的管路師使用的問題。
管路師坐在一旁,看著盔甲不斷蠕動變形,不時炸開個血管,流淌出一些粘稠的液體來;或者外殼翻開,露出肌肉紋理的內部器官來。好在他之前有和兩個趕屍人相處的經曆,所以心理承受能力高一些,這才沒把自己的胃吐出來。
忙活了大半,趙邁終於結束了調試,從盔甲裏麵爬出,與此同時盔甲也從硬質不斷變軟,成了堆在地上的一件厚重大衣。“我盡可能提高了適應性,讓盔甲減輕重量,多了個衣服的狀態。但是這衣服對於普通人的身體壓力還是太大,你隻能背著衣服進去,如果覺有危險,再找機會穿上。一開始最好別穿著,太紮眼不,還會影響你的體力。我再給你配置各種藥劑,應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如果裏麵不危險那就最好了,如果遇到情況,用藥也能撐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