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短短的一路上,針對趙邁的襲擊沒有發生,但是遇到的麻煩可不少。蘇伊士運河旁的戰列艦隻是其中排場最大的而已。偷摸、醉酒鬧事、交通意外,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這個世界動蕩不安,爭鬥星星點點,戰爭已經深刻醞釀。
有些爭鬥是為了民族解放,擺脫殖民統治,有些則隻是權力的再分配。這些事情不僅僅發生在瓦坎達,在歐洲大陸也處處可見。第一次世界大戰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所謂“結束一切戰爭的戰爭”不過是笑話而已。現在不過是一九二七,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還有十年(我反正按照盧溝橋事變算),但是距離“九一八”隻有四年的時間。
這是個難以回避的問題,是留在這裏還是回國。趙邁在打發了埃裏奇·埃森哈特之後,想到德國想要從被英法壓榨中翻身的努力,思緒自然飄到遙遠的東方。他回到船上,隻是了一句“放心吧,不是衝我們來的,都解決了”,然後就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所知道的二戰曆史中沒有超能力者的參與,而有關部委的資料記載卻不是這樣。雖然很多地方進行了加密,劃去了名字,但是從那些行動中還是能夠看出一些端倪。不過,超能力者參與的程度很低,作為間諜或者突擊隊已經是最大的行動了。
而在趙邁麵前的是一個充滿了各種強力超能者的世界,這些人能夠做出的事情,足夠毀滅整個地球了。趙邁寄希望於還會有一次徹底的回溯,屬於超能者的巨變肯定會到來,曆史才能重回正軌。如果有那樣的回溯和巨變,自己回到祖國就沒有意義了。
一方麵,老頭子明確不要讓他回去,這樣才能更好的掩藏他自身,堅持到016就能完成老頭子的囑托,重新找回正常的父母。另一方麵,作為唯一者,趙邁發現自己造成的影響並不會被回溯完全消除。也就是,世界曆史可能因為他的行動而產生變化,弄巧成拙的事情很容易就會發生。
中華民族經曆無數苦難犧牲,才最終獲得勝利,能少死一個人都是極好的,但每多死一個都是趙邁不能原諒自己的。這就是一個進退兩難的矛盾:如果未來不可變,那麼做什麼都沒意義;如果未來可變,那又怎麼知道自己做下的會導向預想的結果?
最大的問題,插手一場祖國最終取勝的戰爭,帶去可能會失敗的可能,是不是值得?
就算趙邁不回去,選擇其他的方式,比如在戰爭的時候解決日本的盟友德國和意大利,那麼更加強大的蘇聯、英國、法國和美國,也許會更快解決日本。那樣對中國就一定是好事嗎?1940年就結束抗日戰爭,百團大戰都不用打,然後呢?
趙邁的臉色陰晴不定,一會兒咬牙切齒,一會兒麵露悲痛,但更多時候還是猶豫不決。他自信就算是麵對原子彈自己也會安然無恙,但其他人會死。這場戰鬥並不是拚他的命,而是拚別人的命,他沒法替別人做決定。
“想得越多,就會越猶豫,這句話真的不是在騙人。”趙邁摸摸自己的光頭(來到普通人世界就會剃頭,花總是帶著帽子),依舊難以決斷。這個難題牽扯了太多的感情因素,不是單純理性或者旁觀者就能理解和解決的。思來想去,他隻能給自己定一個標準:若是祖國遇到了她解決不了的強悍敵人,他才會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