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一位著名的畫家有一個六歲的孫女。孫女也喜愛畫畫。

孫女畫了一棵樹。

畫家說:“孫女,你畫的樹不對。”

孫女說:“怎麼不對呢?”

畫家說:“樹枝不對。”

孫女說:“樹枝怎麼不對呢?”

畫家說:“樹枝怎麼能比樹幹還粗呢?”

孫女說:“樹枝怎麼不能比樹幹粗呢?”

畫家說:“那就不是樹了。”

孫女說:“不是樹你怎麼說是樹呢?”

畫家無話可說了。

孫女畫了一隻小兔子。

畫家說:“孫女,你畫的那小兔子不對。”

孫女說:“怎麼不對呢?”

畫家說:“兔子有紅色的嗎?”

孫女說:“兔子怎麼會沒有紅色的呢?”

畫家說:“你見過紅色的兔子嗎?”

孫女說:“沒見過的就沒有嗎?”

畫家說:“那就不是兔子了。”

孫女說:“不是兔子你怎麼說是兔子呢?”

畫家沒話說了。

孫女畫了一匹馬。

畫家說:“孫女,你畫的那馬不對。”

孫女說:“怎麼不對呢?”

畫家說:“馬有翅膀嗎?”

孫女說:“馬沒有翅膀。”

畫家說:“那你為什麼給馬畫了翅膀呢?”

孫女說:“我想讓馬長出翅膀來。”

畫家說:“那就不是馬了。”

孫女說:“不是馬你怎麼說是馬呢?”

畫家又沒話說了。

孫女還畫了一隻老母雞。老母雞下了一個蛋。那蛋比老母雞還大。孫女就拿那畫去參加西班牙的一個國際兒童畫展。結果,孫女得了一等獎。

兒童一般都天真爛漫。他們相信會做出一些“幼稚的”事情,而這其中往往隱含著成年人無法比擬的巨大的創造性。

緊鎖的大門

兩個兒子大了,一個富翁老了。

這些日子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讓哪個兒子繼承遺產?富翁百思不得其解。

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時代,他忽然靈機一動,找到了考驗他們的好辦法。

他鎖上宅門,把兩個兒子帶到一百裏外的一座城市裏,然後給他們出了個難題,誰答得好,就讓誰繼承遺產。

他交給他們一人一串鑰匙、一匹快馬,看他們誰先回到家,並把宅門打開。

馬跑得飛快,所以兄弟兩個幾乎是同時回到家的。

但是麵對緊鎖的大門,兩個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試右試,苦於無法從那一大串鑰匙中找到最合適的那把;弟弟呢,則苦於沒有鑰匙,因為他剛才光顧了趕路,鑰匙不知什麼時候掉在了路上。

兩個人急得滿頭大汗。

突然,弟弟一拍腦門,有了辦法,他找來一塊石頭,幾下子就把鎖砸了,他順利進去了。

自然,繼承權落在了弟弟手裏。

人生的大門往往是沒有鑰匙的,在命運的關鍵時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規的鑰匙,而是一塊砸碎障礙的石頭!

搬出去

一個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裏玩耍,沙箱裏有他的玩具小汽車、敞篷貨車、塑料水桶和塑料鏟子。

當小男孩在鬆軟的沙堆上修築“公路”和“隧道”的時候,他在沙箱的中間發現了一塊巨大的石頭,阻擋了他的“工程”建設。於是,小男孩開始挖掘石頭周圍的沙子,企圖把它從沙子中弄出去。雖然石頭並不算大,可是對於一個小男孩來說已經相當大了。小男孩手腳並用,費了很大力氣,終於把大石頭挪到了沙箱的邊緣。不過,他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力氣把大石頭搬出沙箱的“牆”。

但是,小男孩下定決心要把大石頭搬出去,於是他用手推,用肩拱,左搖右晃大石頭,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可是,每當剛剛有一點進展的時候,大石頭就又滾回原處。最後一次努力時,大石頭滾回來砸傷了他的手指頭。

終於,小男孩再也忍不住了,大哭起來。其實,這件事的整個過程都被小男孩的父親透過起居室的窗戶看得一清二楚。就在小男孩哭泣的時候,父親忽然出現在小男孩的麵前。父親溫和地對小男孩說:“兒子,你為什麼不用盡你所擁有的全部力量呢?”

小男孩十分委曲地說:“但是,我已經用盡我的全部力量了。”

“不對,兒子。”父親親切地說,“你並沒有用盡你所擁有的全部力量,你並沒有請求我的幫助啊。”說完,父親彎下腰,抱起那塊大石頭,把它搬出了沙箱。

在遇到困難,感到自己無法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不妨試著轉變一下思路,嚐試其他的方法,或者向別人求教或求助。

一定需要

小孫從一所普通大學畢業的第二天,他為了尋找職業來到倫敦。決定先到一家報社碰碰運氣,經過充分的準備,他來到了報社總經理辦公室。

小孫問報社總經理:“你們需要編輯嗎?”

“不需要。”

“記者呢?”

“不需要!”

“那麼排字工、校對員呢?”

“不,都不需要。我們現在什麼空缺都沒有。”(談話進行到這裏,幾乎所有的求職者都會失望地走開。因為總經理的態度表明,報社目前“不可能”錄用任何人。而小孫卻不這樣想,正是他之所以能夠創造奇跡的原因。他還要繼續努力!)

“那麼你們一定需要這個了。”小孫從包裏掏出一塊精致的牌子,上麵寫著:額滿,暫不雇用。(可見,他事先已充分估計了自己將被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