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城因諸多工匠鑄造諸多器件而聞名,工城最主要的就是匠作院。
工城城西是一個獨立的區域,基本算作軍鎮之地,因此是用稍微矮一點的牆專門隔開來的,院牆上開了四個門,匠作院四坊各有一門,四坊並列排布,錯落其中。而四坊中最特別,也是地位最高的當然是鍛劍坊,它是靠著最高的城牆建造的,所占的麵積較大,位置也相對更好一點。整個鍛劍坊被圍在一片城牆之中,而青銅司又被圍在裏麵的一座城牆內,儼然一座小小城池。
青銅司的學徒從來都是草原上四大部落的嫡係子弟,他們既掌控著草原上的資源,也想掌控青銅煉法。青銅司的學徒是不會被淘汰的,因為他們沒有考試,而且也不是一個師傅帶一幫徒弟,一般是一個師傅帶一個徒弟,甚至地位更尊崇的,幾個師傅帶一個徒弟的也有。由於天生的優越性以及沒有考核遴選機製,往往減少的學徒都是覺得無趣自己主動退出的。因此,為了把技藝傳承下去,青銅司頭領冥思苦想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每年吸收鑄鐵司兩名最優異的學徒,充實到青銅司的學徒的隊伍中。
這樣一來,鑄鐵司的每一個學徒都期望有一天能夠走進青銅司去觀察或者是學習青銅煉法,而鑄鐵司的學徒能夠進入青銅司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在第二年中考中鑄造出上品的兵器。
這個年假阿蘇勒去看望了姚秀才和李大夫,兩個人對他一熱情一冷淡,阿蘇勒也不在意,因為李大夫的那種冷淡隻是表象,如果自己想進一步求教或者學習新的知識,兩個人無論是誰都會傾囊相授。阿蘇勒也短暫地回到部落看望了爺爺阿蘇瓦吉。爺爺對於阿蘇勒兩年時間能夠進入到靠自己根本沒有希望的青銅司學習倍感高興,隻是阿蘇勒不在身邊的日子,爺爺阿蘇瓦吉顯老的特別快,也促使阿蘇瓦吉要進一步變強和快點查明自己的身世。至於部落裏麵自己曾經帶領的一幫孩子們,已經成年的成年,甚至娶親的也有幾個了,阿蘇勒想想如果自己還在部落裏,應該也已經娶親了,兩年不見,大家有一定程度的疏遠,但也明顯流露出大家對阿蘇勒取得成就的高興與向往。
阿蘇勒提前趕到了鑄鐵司自己的住處,按部就班,勤學苦練著基本的入門功法。
年假後的第一天一早,師傅阿裏特領著尼加和阿蘇勒步入一牆之隔的青銅司。阿蘇勒邊走邊觀察,看到很多與鑄鐵司不一樣的地方。這裏同樣有幾個大的倉庫,不同的是除了司庫負責登記以外,還另有士兵把守;冶煉間並不是開放的,而是很多個三麵圍起來的小房間,各類設施倒是和鑄鐵司差不多;但鑄鐵司的冶煉間都是開放和共用的,先到先得,沒有固定分配。每一個小房間內都有2到3個人,分不清楚哪個是學徒、哪個是雜役、哪個是師傅,這與鑄鐵司也不同,鑄鐵司的雜役都是共用的,甚至有時候為了趕進度,學徒們還要充當雜役。
三人一路深入,阿蘇勒沒搞清楚狀況,卻也沒敢發問。一路上叮叮當當,噗呲噗呲之聲此起彼伏,三人到達了一間更為開闊的大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