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八大碗 宴席菜!(1 / 3)

北方的三月,早上沒有起風,難得的風和日麗。蕭暢是被院中麻雀的叫聲吵醒的。

八兩喜氣洋洋的端來熱水洗漱,回來便說,大廚房裏有個斯文俊秀的大哥哥在幫忙燒熱水。

一夜好眠,讓蕭暢的心情非常好,心裏也知道“灰衣大漢”們在釋放“友好”的信號。於是略吃了幾口不知是誰煮的,水米分明的稀飯,就帶著八兩往大廚房走。

邊走邊閑聊...

“先生,昨天咱們喝的叫粥,為啥今天你管它叫稀飯?”

“昨天跟你說了,‘粥’要小火慢煲,水中有米,米中有水,水米交融,才叫粥。你看今早這個?分明就是火候掌握不好,心焦氣燥的大火急煮,米就是米,水就是水,像不像冷飯泡上熱水?所以它叫稀飯。”

兩人漸走漸遠,閃在一旁廊下的阿狗問身邊的阿虎:“你說今天這個書生想做點兒啥?”

阿虎悶悶的答道:“我又不是廚子,不知道。”

阿狗興猶未盡:“別介呀,猜猜唄,昨天拿來的采買單子上可寫著‘津城春季特產大黃花魚每條要一斤上下,津城春季特產青蝦要一“拃”(zhǎ)長的。

豬肉要裏脊,現殺去毛嫩公雞,還要津城特產的油麵筋...幹海參,北豆腐,玉蘭片,還有豬的大腿骨棒’...這是要做席麵吧?”

阿虎環眼閃了幾閃問了個關鍵問題:“不管是不是席麵,你買了多少?夠大家吃的嘛?”

...!!

阿狗慘叫:“壞了!我隻叫他們買了那廚子吩咐的份量!”

話音未落,腳下輕點,身軀已輕輕一縱,躥房越脊的往大廚房飛奔而去。

阿虎站在原地看著阿虎的身影,興災樂禍般喃喃道:“嘿嘿,沒有材料,人家廚子可就不用做咱們的飯了。”讓你們昨天吃獨食!

......

蕭暢從被綁架到現在的心情,其實真有點“痛並快樂著”,‘痛’是因為失去了人身自由,不知道什麼時候人家才放她走,隱隱覺得對方這麼神秘,自己可能會被麻煩纏身,當然還有可能被滅口。

‘快樂’是因為這個時代有她曾經想追尋的食材的“本味”,那些曾經在記憶裏的,後來消逝了的味道,全都有機會嚐試。

沒有添加劑!沒有防腐劑!沒有農藥!沒有味精!沒有元素周期表!

這是個吃貨的天堂!

當然這點得感謝‘貴人’的慷慨,不然以蕭暢現在的財力,那真是達不到...

今天蕭暢準備做四道菜,分別是青蝦做的‘蝦仁篤麵筋’;黃花魚做的‘軟溜花魚扇’;還有‘燒三絲’和‘鍋塌裏脊’然後再視剩餘的食材加個湯菜。

這幾道菜都出自津城“八大碗”。

話說津城“八大碗”,並不真隻是八道菜,它更近似於一個係列,因食材出產的時節和食客的需求,從中自選八道大菜,組成津式的宴席。

多采用炒、溜、燉、煮、燴、炸、燒、焅、篤、氽等技法,大汁大芡,大碗盛放。

“八大碗”是津城的傳統宴席規格,舊時無論婚喪嫁娶,還是招待親朋,津城人都會按自己口味組合成席,每桌八人而後還可配上涼菜,湯品等等,

據說是當年明清兩朝官員率領軍隊在津城近郊屯兵種糧時,流傳入民間的,不少菜色可見於“滿漢全席”之中。

到了蕭暢這一代,不少“八大碗”的典型大菜,就隻是傳統津菜的一個傳說了,因為很多津城當地的食材,都已消失,像是一斤左右重的大黃花魚,早已絕跡。

所以現代再做“軟溜魚扇”時,多采用比較常見的草魚。

據說這大黃花魚每年都要先進貢給皇帝,普通百姓是吃不上的,每到吃大黃花魚的時節,各大豪門巨族,老字號酒樓,早早候著“頭船歸來”,那時候老宅門還有以黃花魚薦鮮(供祖祭宗)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