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婆,南宋時人。在她十二三歲時,為生活所迫,給人家當童養媳,偏偏又遇上刻薄的婆婆、蠻橫的丈夫。有一天,她由於勞累過度,在織布時速度慢了一些,公婆、丈夫以此為借口,將她毒打一頓,並把她鎖在柴房裏,不給她飯吃,不讓她睡覺。黃道婆無處訴苦,便橫下一條心,在房頂掏了一個洞,逃走了,上了停靠在黃浦江上的一艘帆船,隨船到了海南島南端的崖州,從此開始了不平凡的生活道路。
黃道婆到了海南島後,與黎族人民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共同的勞動生活與交往中,她跟隨黎族人民,努力學習和掌握他們先進的棉紡織技術。黎族的同胞細心傳授,黃道婆自己虛心刻苦的學習,她很快就了解並熟悉了各種棉和織布的工序。在實踐中,黃道婆又融合、吸收了家鄉織布技術的長處,逐漸成為有著精湛技術的紡織能手。
日月如梭,物換星移。在海南生活勞作的黃道婆不知不覺已經度過了20多個春秋。中年之後,她思鄉之情越來越重。於是,她帶著黎族人民的深情厚意和祝福,身背踏車、椎弓等紡織工具,踏上了北歸的路途。
她回到家鄉以後,將她在海南島上生活三十餘年所學到的紡織技術進行了改革,製成了一整套最新的紡織技術,在家鄉進行推廣,後又迅速地推廣到全國,極大地提高了當時的紡紗效率。
黃道婆成為我國古代有名的紡織專家,她為我國古代紡織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