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戰國絲綢(1 / 1)

到了我國的戰國時期,絲綢產品已經不再是上層社會的奢侈品了,它逐漸普及到了民間,民間富裕的家庭,也能夠穿絲綢製成的衣裳。

由於絲綢的普及和平民化,織、繡、染的技術,都有了空前的發展,從而為漢代大規模地開通“絲綢之路”,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在商周時期,絲綢的花紋還僅僅限於單調的幾何圖紋。但是,在戰國時,絲綢的花紋已經突破幾何紋的單一局麵,表現形式多樣,形象趨於靈活、生動、寫實、大型化。和商周時期的圖紋不同,戰國時期的絲綢圖紋,也已經不再注重原始的圖騰、巫術和宗教的含義。

在戰國時期人們製作的絲綢上,紋樣穿插、盤疊,或者是數個動物的合體;或者是幾株植物體共生,色彩豐富、風格細膩,構成了“龍飛鳳舞”的形式美。

因為龍鳳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祥物,所以,在戰國時期的絲綢上,出現了大量的龍鳳圖案。在我們馬山楚墓中出土的大量龍鳳花紋的絲綢,就是當時龍鳳藝術的集中表現。豐富的想象,加上隨心所欲的變化,使其與在明清時期服飾上的龍鳳,有著天壤之別。

戰國時期的龍鳳極其苗條、秀麗,有著鋒利的爪子、如花的尾巴和羽毛,經常與花藤枝蔓相纏連。而後世的龍鳳,則已成為皇權的象征,威猛而高貴。

戰國時期的大幾何紋均以早期的小幾何紋作為骨架,再填以小型的幾何紋,因此,紋樣較為複雜,循環度也大,織造起來有一定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