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元代的錦繡夾衫(1 / 1)

在內蒙古自治區內,元代集寧路遺址,出土了一件棕色的羅花鳥錦繡夾衫,這是目前所知在元代刺繡服飾中,最為重要的佳作。

這件夾衫是對襟直領,前襟長60厘米,後背長62厘米,通長65.5厘米。衣裳的袖口是廣袖直筒,袖長43厘米,袖口寬54厘米。這一件錦繡夾衫,雖然是元代製品,但它的形製仍然具有南宋流行服飾的風格,與在北方出土的具有遊牧民族風情的衣物,有著很大的區別。

這件夾衫的主要麵料是用褐色的四經絞羅。四經絞羅是我國傳統的一種羅織物,需要用特殊的羅織機子來織造,而在元代,這種羅織物已經逐漸少用。有趣的是,在這件衣服的衣領和前襟處,卻是另一種織錦工藝,在這裏,還插入了挖花工藝,挖花與後期流行的妝花工藝有直接聯係。因此,這件夾衫在中國的織造技術史上,有著較高的地位。

夾衫表麵的刺繡,是這件衣服最精彩的地方。刺繡的針法有些類似於今天的蘇繡,而且夾衫上刺繡的花紋圖案極為豐富,多達99個,圖樣有鳳凰、野兔、雙魚、飛雁,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花卉紋樣等,在花卉紋樣中,又以牡丹紋樣的變化最多,而且最為生動。在兩隻肩袖之上,還有一對仙鶴。一鶴佇立於水的中央,一鶴飛翔於祥雲之間,相望而呼應。在仙鶴的旁邊,分別襯以水波、荷葉,以及野菊、水草、雲朵等,顯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衣服上,還有表現人物故事的圖案,非常引人注目。這些造型設計特別富於江南風味,因此,考古學家們推測,這件夾衫可能是在當時的江南生產的,或者是由北方官營作坊中的江南織工們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