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寢宮裏,所有下人都回避了。

太後和何國舅低聲商議著。

何國舅說道:“上次被晏休寧當做人質,讓晏休寧當了丞相。這次又因為她,破壞了和磐越王的關係……”

太後沉著臉:“不能讓他因為兒女私情,而誤了大事。”

“可是如果他知道是我們做的……”

“那又如何。本宮是他親生母親,難道還比不過那個女人嗎?本宮對她印象不差,可她錯就錯在讓他分了心,誤了事。”

“臣弟明白該怎麼做了。”何國舅躬身告退。

荀遙安買下酒樓之後,覺得自己第一個需要告訴的,就是睿賢王。

過完年,議事廳又恢複議事。她算著時間差不多了,便到議事廳外等著。廳門打開,睿賢王和幾個謀士走了出來。

謀士們見到荀遙安,都客氣有禮地招呼問好。睿賢王笑道:“看來大家都挺想念你啊。”

她心裏有些歉意,還是說道:“殿下,我已經買下了一棟宅子,大概一個月就能搬過去了。”

睿賢王神色微沉,負手歎了一聲。

她陪笑道:“殿下有這幾位足智多謀的先生輔佐,其實也不差我這一個。”

“本王的情況,你是知道的。除了他們幾個,在朝堂上的,不是聽命於太後,就是聽命於國舅,本王做事諸多羈絆,時常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有你在,常常能提出些別出心裁的建議。現在羅清平即將就任正式的官職,已經不再是本王的謀臣,要是你也離開本王……”

“殿下其實不必太過憂心。也許利益上的事何國舅會和你爭,但權力上的事他是不會亂來的。我之所以能提出獨到的見解,不是因為我比諸位聰明,而是因為我不是謙國人,旁觀者清。如果各位能拋開固有的想法,就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了。”

幾個謀士說道:“多謝荀姑娘建言。”

她回了個禮,又說道:“如果殿下缺人,為什麼不再招募一些名士才子?難道淮都就沒有人才了嗎?”

睿賢王搖頭道:“本王也見過幾個,不是徒有虛名,就是回絕了本王。”

一個謀士歎道:“可惜蘇先生不願出山。”

蘇先生?荀遙安在腦中搜尋,想起一個名字。“蘇明久?”

謀士回道:“正是。”

這個蘇明久,她也聽說過。曾經在宮中擔任學士職務,就是讀很多書,皇上問起什麼,便幫皇上解答。後來他妻子過世,留下一個女兒,他便辭官回家照顧女兒。據說他博學多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懂什麼占星八卦之類的。不過她之所以記得這個人,是因為聽過他不少人人稱頌的事跡。如果傳言沒有誇大,他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位聖賢。

她問道:“殿下見過他?他為什麼不願出山?”

睿賢王說道:“本王親自去過他的竹廬,但竹廬外麵布了陣,根本走不進去。本王隻好留下名帖和書信。後來他送來一封回絕的信函,說他隻想過清靜的生活,不想參與朝政。”

她眨了眨眼:“殿下人都沒見著,這就放棄了?”

他笑道:“人各有誌。他既然已經拒絕,本王不想強人所難。”

她想了想,覺得也許是睿賢王的誠意不足……這些有才華的人通常有些傲氣,諸葛亮不也是被劉備感動出山的嗎……睿賢王性情溫和,對人寬容體諒。在他看來是尊重蘇明久,不過在蘇明久看來,可能就是睿賢王不夠誠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