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D老的決心(1 / 2)

“放開價格,走市場經濟,這是對的!”

沉默了片刻,林強生率先給自己的說法定了個調子。

他看到有的人讚成,但有的人就露出了不以為然的表情,但是這幾個人也沒有立刻站出來表示反對。

他們大概是看林強生歲數年輕,不太好意思馬上反駁,畢竟這些人都差不多有五六十歲,個個都是國內的學術泰鬥,要不就是執掌經濟部門之牛爾,能在這個屋裏的人絕對不一般,犯不著跟一個年輕搶白,D老還看著呢。

林強生繼續說道:“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行的是政府製定物價,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全國百廢待興,這麼做當然可以最大的集中力量,計劃經濟有其優勢。”

“但是,改革開放之後國內開始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國家還大部分控製著商品物價,這就有些不便了,政府在應對市場方麵總是顯得滯後。而另一方麵,這幾年民營經濟崛起,外資合資企業大量建立,與公有製經濟共同參與市場。非公有製經濟,大有成為國家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趨勢!”

有人眼神一凝,頓時注意到了林強生說的幾個字眼,尤其是最後一段話的表述,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和以前的“有益補充”可是大大不一樣啊!

D老微微點著頭,露出了一絲笑意,心裏想道,這個小同誌還是有些見解的。

林強生繼續說道:“在宏觀上,我們的經濟實行的雙軌製,但在微觀上,這種不同體製的經濟體必然存在著一種實質的競爭關係。非公有製和公有製,在價格、生產、銷售、用工等等環節上都有明顯的不同。

這也就促使了相當一部分生產資料和商品,以計劃外的形式流通在市場上,與計劃內市場涇渭分明。

兩種經濟模式必然造就了很大程度的混亂,計劃內的商品價格過低,已經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我國大量原材料企業,因為過低的計劃內價格,賠本賺吆喝,企業債務沉重,人員眾多,資金缺乏,勉強維持。

而計劃外商品卻又量少價高,一方麵因為市場緊缺而大受歡迎,另一方麵由於價格虛高,不能反映其真實價值,商家和老百姓也都怨聲載道。

我認為,不能統一市場,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問題,早一天放開物價,市場經濟早一天到來,否則就是鏡中花水中月!”

眾人都點頭,也都認為林強生說的這些都是現實中的問題,而且相當嚴重。

國家發展研究中心研究院的李建閣,這時候說道:“我也同意林先生的觀點,從總體看,價格改革勢在必行,但是我認為應該建立在嚴控貨幣,管住貨幣的情況下,這樣價格改革才會成功。

因為在需求膨脹和購買需求大量積累的情況下,對價格作較大的調整和放開部分產品的價格,有可能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著名的例子如南斯拉夫的幾次改革,都因物價暴漲超過了社會承受能力而不得不終止改革,重新凍結物價,教訓是深刻的!”

林強生知道這個人,李建閣與吳景連等人曾在85年向中央陳訴了這個問題,如今是又一次向最高領導人提起,希望引起D老的足夠重視,嚴格控製貨幣發行量。

在座的也都點頭,紛紛表態支持李建閣的說法。

吳景連也說道:“現在我國正處於高通脹之下,雖然改革開放已有八九年的時間,但是社會上的商品還是相對缺乏的。

而且這些年,我們累計發放的貨幣過多,放開價格勢必把原先的隱形通脹,轉為群眾不可接受的顯形高通脹。在波蘭,由於食品價格上漲過快,導致工人大Ba工和執政Dang下台,沒有誰能打包票中國的改革一定會成功啊!”

兩人的重話讓D老的臉色凝重,但是動搖的神情卻是絲毫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