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2 / 2)

準媽媽要做進一步的血液抗體檢查,采取相應的解決方案。另外,準媽媽應再查血色素,如果有貧血現象,及時治療。

懷孕中期,準媽媽對尿液的檢查應持之以恒,一個月至少一次。隨著子宮的一天天增大,膀胱、直腸、輸尿管受到壓迫,尿液排出不暢,發生瀦留,很容易有細菌生長、繁殖。這時的泌尿係統特別脆弱,容易感染疾病。經常檢查尿液,能依據尿中出現的蛋白、紅細胞、膿細胞等,診斷出體內有哪些不正常—如果有發熱、腰痛、尿痛、排尿次數增多的症狀,很可能是尿路感染。另外,要是有不適的感覺或尿液指標異常,對腎髒的檢查不能疏忽,理由是妊娠中毒性腎髒病在年輕初產婦和高齡初產婦中發病都比較普遍,這是對準媽媽危害很嚴重的一種疾病,應及時發現、及早治療。

測量血壓是每次檢查的保留項目,檢查孕婦有無高血壓、低血壓。如血壓升高,有妊娠中毒症的危險,醫生會采取措施以及時防治妊娠高血壓綜合症。

高齡孕婦:高齡準媽媽胎兒患上唐氏綜合症等染色體異常病症的可能性比年輕的孕婦大得多,她對寶貝的各種擔憂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她可以在胎兒15至18周左右時,由醫生將一個長約3寸的細針插入子宮,做羊水穿刺診斷,盡早地發現胎兒的某些缺陷、避免很多可怕後果的發生。如果一切正常,對她來說無疑是吃了一顆定心丸。對於那些有遺傳病、染色體異常等家族病史,或超聲波掃描等檢測發現異常的準媽媽,如血友病、紅綠色盲、先天愚型、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症、ABO血型不合,胎兒DNA顯示患有地中海貧血、準媽媽被懷疑感染風疹病毒等,最好做羊水穿刺診斷。需要注意的是,這項檢查一定不能在孕早期進行,以防胎兒畸形或流產。

特殊檢查:懷孕中期發生陰道流血現象,這可能是胎盤前置或胎盤早剝,應立即請醫生給個說法。

如果準媽媽的腹部在一段時間內增大的幅度超出了正常的增長速度,最好借助B超或其它手段弄明白是羊水過多、多胎妊娠,還是胎兒畸形。

一些準媽媽在胎兒6個月左右,腿、腳有明顯的水腫現象,這是一個不太好的信號,尿檢必不可少。如果尿中出現蛋白,血壓開始升高,則表明準媽媽患有妊娠中毒症。必須臥床休息,嚴密監測水腫、蛋白尿發展情況以及腎功能,適當限製飲水量和食鹽。

如果準媽媽的頭疼、頭暈從懷孕初期延續到5個月以後,同時伴有眼花、耳鳴、心悸等症狀,應時常測量血壓,警惕妊娠高血壓綜合症的發生。同時有效控製血壓,避免胎盤血管破裂和胎盤早剝。

懷孕中期,準媽媽對腹痛一定要特別警覺,因為這可能是不祥的征兆,如果腹痛逐漸加重,伴有頭暈、心慌、惡心、嘔吐、四肢冰冷等現象,胎動感減少甚至消失,或者與平時異樣,要馬上去醫院,絕對不能耽擱。

假如準媽媽的牙齒不太好,希望治療,最好選擇妊娠中期,原因是早期(1至3月)治療有可能引起流產;後期(7至9月)胎兒發育進入關鍵時期,許多藥物以及麻醉又不能使用。

孕晚期(7至9個月)將體檢進行到底

越到臨產,檢查越頻繁,大約一周一次。這時準媽媽的心要細致再細致,密切觀察,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有什麼“風吹草動”。

常規檢查:這個階段準媽媽一般要做兩次B超,分別被安排在懷孕第34周和第37至38周。目的是監測羊水量、胎盤位置、胎盤成熟度及胎兒有無畸形,了解胎兒發育與孕周是否相符,最後一次B超檢查將為確定生產的方式提供可靠的依據。

從懷孕第37周開始,準媽媽每周要做一次胎心監護,借助儀器記錄下瞬間的胎兒心率的變化,這是了解胎動、宮縮時胎心反應的依據,同時可以推測出宮內胎兒有無缺氧。如果準媽媽有合並症或並發症,最好從懷孕第28至30周開始做胎心監護。

在提供了靜脈血、指血之後,準媽媽還得貢獻出一點耳血,以檢測其體內激素水平是否在正常範圍內,從中可以間接地了解胎盤功能是否正常。

確認胎位是臨產前很重要的一項檢查,醫生會告訴你胎兒是頭位(頭先露)、臀位(臀先露),或屬於其它異常胎位。這是確定準媽媽自然分娩還是手術助產的重要依據。

臨產前,準媽媽還要做一次全麵的檢查,了解有關生產的知識,為寶寶的順利來到人間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