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935年,冬天的陝北,瑞雪普降,黃土高原被一片白茫茫的大雪所覆蓋。奇形怪狀、此起彼伏的土塬,蜿蜒蛇行、曲曲折折的山脊,還有深淺不一的溝溝岔岔,都被暖暖的白雪捂蓋得嚴嚴實實。黃土、沙礫竟然一點痕跡都不留地被徹底掩埋。

瑞雪兆豐年。這是一個好兆頭,是中國革命的好兆頭。

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彭德懷率領著一支經過千山萬水,經過千難萬險,隻有七千人的隊伍到達了陝北的吳起鎮。就是從這裏,中國共產黨將抗日的烽火燒遍了中華大地。

1935年12月17日到25日,中國共產黨在瓦窯堡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

1936年1月25日,毛澤東、彭德懷率領紅一方麵軍組成的“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從子長縣出發,於2月5日抵達距離黃河隻有二十多裏的清澗縣袁家溝,準備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

2月6日,又是一場異常罕見的大雪。大雪飄落在秦晉高原,厚厚實實的,足足兩尺有餘。莽莽蒼蒼的大雪,鋪天蓋地的大雪,正好為“中國紅軍抗日先鋒軍”壯行,為“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創造了一個休整的時機。他們停留在清澗縣的袁家溝做短暫的小憩,等待過江。

飄飄灑灑的大雪之中,但見高塬之巔,影影綽綽有幾個人影在晃:

動,為首那個高大魁梧,精神飽滿,氣宇軒昂的中年男人,一隻手掐在腰間,一隻手夾著一支香煙,穩穩地站立在皚皚的白雪之中,向遠處眺望。他深邃的目光越過眼前迷迷茫茫的大雪,越過廣闊無垠的黃土高原,越過遠上白雲之間的黃河,投向遙遠的前方…

雖然黃河在這漫天飛舞的大雪中失去了往日波濤滾滾的風采,雖然秦晉高原在鋪天蓋地的大雪中失去了絢麗多姿的神韻……然而,雪中的黃河、雪中的秦晉高原,卻別有一番奇異的風光。那隨著黃河的流向而蜿蜒綿亙千裏的山巒,從遠處望去,不正像一條銀色的長龍自由自在地舞動嗎?那此起彼伏的莽莽高原,在旋轉翻飛的雪花的映襯下,不正像一群桀驁不馴的大象縱橫馳奔嗎?隻是,這種景象它卻不是永久的……

站在雪中的中年男人繼續在自己的大腦中盡情地進行著大膽而浪漫的想象,進行著奇異曼妙的構想: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他想起了雪萊的詩句。等到晴空萬裏,豔陽高照的時候,等到春風浩蕩,冰雪消融的時候,這裏將完全是另外一番嫵媚、妖嬈的風姿。金色的陽光滲透到高原的每一個角落,紫色的霞光中,山巒、樹木、天空仿佛都披上了一層紫色的紗衣;黃河,這個孕育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將恢複往昔的咆哮、轟鳴、歌唱,它的黃色的液體因為溶人了陽光中的紅霞,而變得充滿了少女般紅暈的色彩,像一條在山間舞動的彩色綢帶……美麗的江河,錦繡的山川,幾千年以來卻總是遭到那些自詡為千古英雄們的萬般蹂躪。他們為了爭奪江山,他們為了攫取權力,他們為了獲得財富,用鐵蹄、用刀槍、用血流征服著腳下的土地,征服著土地上的人民。所幸,這一切都成為過去了,千古英雄人物總被雨打風吹去,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真正動力。我們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共產黨人,將用和平、民主、科學取代千古英雄們的鐵蹄、刀槍、血流,建立我們富強的新中國,未來的國家將比五千年以來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燦爛輝煌……

是誰有這等氣吞萬裏如虎的磅礴氣勢,是誰有著這等高瞻遠矚的文韜武略?那個氣宇軒昂的中年男人是誰呢?

他不是別人,他就是領導“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的統帥人物、政治委員毛澤東。他對雪有著一種非常奇特的感情,他欣賞過無數的雪域風光,登臨過無數的雪山高原。在他的詩句中有很多歌詠大雪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