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熱愛生活,享受生活2
六、領略生活的真意
人生的美妙之處,即在於我們的視所能線觸及的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每一種事物,小 如小草 、水滴,大至日月、山河,都充滿著奇妙多變的美。一般人多對生命周圍各種奇妙的變化和 景觀感到驚奇和讚歎,卻很少有人能領略到生活中那些平凡的美麗。
馬歇爾提醒我們說:“家居生活中,常有一些美的景象,卻鮮有人注意:梅子醬透過的日 光、肥皂泡的的彩虹、藍色碟子裏的蛋黃、白紗幔滲過來的月光、酸果蔓汁的玻璃杯色、小 屋中的藍色百葉窗、石縫中的紅玫瑰、新烘烤的麵包、古銅台上的燭光以及西班牙狗眼睛的 棕黃。”美,實際上存在於生活中的每一個微小細節。
想想你熟識的親友當中,誰看起來最幸福?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現最幸福的人似乎 隨時隨地都能發掘幸福,並且懂得享受生活中的微妙之處的美。早晨的第一杯茶或咖啡,潔 淨的襯衫,暖和的棉被……你看,隻要用心體會,就能享受到幸福,然而 許多人卻對之視而不見。
生活中,人們似乎總是努力地捕捉幸福,卻不相信有唾手可得的快樂。這就好比丟 棄路旁的 鮮花而去欣賞人造的花園一樣。有一句希臘的格言曾說道:“生命是自然的賞賜,但幸福的 生活,則是智慧的賞賜。”追尋快樂的人們,若能稍稍停下幾分鍾靜靜地思索一下,便會察 覺:我們真正體驗到的歡樂,都是由小小的滿足串連而成的。
回頭看看窗外的這個世界吧,它是多麼的美麗!它就在那裏,等待的隻是我們去品味,去享 受!
七、品味人生的精妙
世路中人,或圖功名,或治生產,盡自正經,爭奈天地間好風月、好山水、好書籍,了不相 涉,豈非枉卻一生。
明人這段話是說:世上的人,有的追求功名,有的從事經濟,雖然都是在做正當的事情,但 人們卻一點兒也不關心天間的好風景、好山水、好書籍,好像都與己無關,這豈不是枉過了 一生?
用這段話對照一下今天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會發現,古人的感慨似乎就是針對我們而發 的。
現代社會,充滿著競爭,充滿著機會。我們不停地開發產品,我們不停地擴大著市場。我們 的眼睛死盯著瞬息萬變的股市行情,我們的耳朵時時留意著有用的信息,我們在商務談判中 耗去了一個又一個小時,我們在策劃廣告方案中熬了一夜又一夜……我們夢想著一夜暴 富,我們渴望著一朝成名。我們的的確確忘了世界上還有好山水、好風景、好書籍等著我們 去欣賞。我們成了經濟動物。
我們過的是一種健全的生活嗎?難道功名、財富就是人生的全部內容?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我們應該停下匆匆的步履,認真地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
美國詩人惠特曼說:“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人生外,還有什麼呢?”
林語堂也持同樣看法,他說:“我總以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是一種人 生的自然態度。”
生活本是豐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學習、賺錢、功名,還有許許多多的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們 去享受:可口的飯菜,溫馨的家庭生活,藍天白雲,花紅草綠,飛濺的瀑布,浩瀚的大海, 雪山與草原,大自然的形形色色,包括遙遠的星係,久遠的化石……此外還有詩歌,音樂, 沉思,友情,談天,閱讀,體育運動,喜慶的節日……甚至工作和學習本身也可以成為享受 ,如果我們不太急功近利,不再單單盯著一己的利益,那麼我們的辛苦勞作也會變成一種樂 趣。
讓我們把眼光從“圖功名”“治生產”上稍稍挪開,去關注一下路邊正在吐綠的樹木, 窗台上正在吐蕊的花朵。夜裏,不妨暫時推開繁重的功課,去沐浴一下璀璨的星光。假日, 也可同三五好友一道,來一次郊外旅遊……
據說愷撒與亞曆山大就是在戰事最繁忙的時候,仍然充分享受生活的樂趣。 他們認為,享受生活樂趣是自己正常的活動,而戰事才是非常的活動。文藝複興時期法國著 名思想家蒙田認為,他們持這種看法是明智的。“這不是要使精神鬆懈,而是使之增強,因 為要讓激烈的活動、艱苦的思索服從於日常生活習慣,那是需要有極大的勇氣的。”蒙田更 提出:“我們的責任是調整我們的 生活習慣,而不是去編書;是使我們的舉止井然有序,而不是去打仗、去擴張領地。我們最 豪邁、最光榮的事業乃是生活得寫意,一切其他事情:執政、致富、置辦產業,充其量也隻 不過是這一事業的點綴和從屬品。”
“在繁華的倫敦,我是一個小小的職員。”生活於18~19世紀間的英國散文家蘭姆在《退休 者》一文中,描寫了自己對當時“囚禁”般的公司生活的深惡痛絕:“我這個人 似乎與寫字台結成一體了,連我的靈魂也變成了木頭。”他認為,“人一旦事務纏身,便失 其靈性”。在蘭姆稍後的英國作家喬治·吉辛更是對假日大唱讚歌:“我們的休息日總有一 種特殊的神聖性。——讓每周中有這麼一個整天,脫離世上的粗俗生活,超越於通常憂樂之 上。這種想法雖然帶有宗教狂熱,卻仍富有福惠;星期天總是把很多好處帶給大多數人,對 於少數人它更意味著靈魂修養的生活(無論他們對靈魂生活的理解如何離經叛道)。”他甚 至說:“如果星期天的這一作用在我們之中消失了,那對我們的國家,就更糟糕了。”
努力地工作和學習,創造財富,發展經濟,這當然是正經的事。享受生活,必須有一定 的物質基礎。隻有衣食無虞,才能談文化和藝術。餓著肚子,是無法去細細欣賞山青水 秀的,更莫說是尋覓詩意。所以,人類要努力勞作。但勞作本身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 目的是“生活得寫意”。一方麵勤奮工作,一方麵使生活充滿樂趣,這才是和諧的人生。
我們說享受生活,並不是說要去花天酒地,也不是要去過懶漢的生活。曾有一則笑話,講二人談生活願望。一人說:“我平生不足的就是吃飯睡覺。有 一天得誌了,我就吃飽了便睡,睡足了又吃。”另一人說:“我和你不同——我要吃了又吃 ,哪有功夫睡覺呀。”如果這樣“享受生活”,那才叫糟蹋生活。
享受生活,是要努力去豐富生活的內容,努力去提升生活的品質。愉快地工作,也愉快地休 閑。散步、登山、滑雪、垂釣,或幹脆就是坐在草地或海灘上曬太陽。在做這一切時,使雜 務中斷,使煩憂消散,使靈性回歸,使親倫重現。用喬治·吉辛的話說,過一種“靈魂修養 的生活”。
愛因斯坦刻苦地攀登科學高峰,他也沒忘了時時拉拉小提琴,讓心靈沉浸在美妙的音樂裏。 毛澤東一生戎馬倥傯、日理萬機,仍會忙裏偷閑,去江河遊泳,和大自然親近。陳毅國務繁 忙,卻總要抽空下下圍棋,領略黑白世界的妙趣。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公司——杜邦公司 的總裁格勞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擠出一小時研究世界上最小的鳥——蜂鳥。他用專門的設 備為蜂鳥拍照。他的蜂鳥著作被稱為自然叢書中的精品……他們工作著,也享受著生活。
我們現在開始有了更多的假期,雙休日、春節、五一、國慶的長假,還有其他一些節日 ,以及單位給職工的休假,我們的休息日算下來也委實不少了。但這一切來得似乎太快了一 些,我們還不能馬上適應。受著傳統思想的影響,我們心底深處還擺脫不了“逸怡即怠惰” 的 陰影。不少人覺得無事可幹,除了打打麻將,吃吃喝喝,好像再沒有樂趣可言。也有人去旅 遊,但那近乎“花錢買罪受”,擠火車、擠景點,山上不見風景隻見人。這一點上,有些 像蘭姆筆下19世紀初時的英國:到了星期天,由於積習使然,簡直喪失了享受自由的能力,不知道怎樣才能高高興興地 把 這一個沒著沒落的閑日子打發掉。這一天,就是那些郊遊的人也不見得能過得多麼舒服。
我們會工作,會學習,但還不會真正享受生活,而這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人生的最大遺憾。 學會享受生活吧,真正去領會生活的詩意、生活的無窮樂趣,這樣我們工作起來,學習起來 ,也就會感到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