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揮毫潑墨“詩言誌賦詞答複“忘八蛋”
毛澤東為徐遲題字 徐遲:1914一1996年,浙江吳興人。現代詩人、散文學家。1957年任《詩刊》副主編。新中國成立後,多次深入基層,完成《美麗-神奇-豐富》、《戰爭-和平-進步》和《共和國的歌》、《我們這時代的人》等作品。主要從事報告文學創作,寫成《火中的鳳凰》、《祁連山下》等作品。1976年以後,徐遲以報告文學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學領域的生活,《哥德巴赫猜想》、《地質之光》及反映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的《刑天舞幹戚》,均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徐遲以詩人氣質寫報告文學,熔政論、詩和散文於一爐,結構宏大,氣勢開闊,語言華美而警策,獨具風格。
2,詩人聚會有問墨寶留香無價 1945年八九月間,毛澤東到重慶和蔣介石談判。在一次聚會上,詩人徐遲向毛澤東請教,問詩應該怎樣寫。毛澤東略微沉思,然後揮毫潑墨,為徐遲題寫了“詩言誌三個大字,權作對徐遲的回答。
“詩言誌”最早見於《尚書,堯典》,是中國詩學理論中對詩歌本質特征的經典概括,曆來為詩人們奉為圭臬。
①信談心曲賦詩斥頑敵 1959年9月1曰,毛澤東致信臧克家、徐遲:……近日寫了兩首七律,錄上呈正。如以為可,可上《詩刊》。全世界反動派從去年起,咒罵我們,狗血噴他們罵上半個世紀吧!究竟誰勝誰敗?我這兩首詩,也是答複那些忘八蛋的。@ 在信中,毛澤東引用了韓愈的兩句詩:蟲比蛘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隨信,毛澤東抄錄了自己的《到韶山》、《登廬山》兩首詩。
齊白石潑墨贈詩畫毛澤東送去潤筆費毛澤東與齊白石書畫結友誼 齊白石:1863—1957年,湖南湘潭人,晚號白石老人。現代書畫家、篆刻家。早年為木匠,後結交當地文人,學習繪畫、詩文、篆刻、書法,靠為人寫照、賣畫、刻印為生。後定居北京,專業賣畫、刻印。擅作花鳥魚蟲,筆墨縱橫,造型簡練質樸,色彩鮮明熱烈。論畫有“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的見解。新中國成立後,書畫、篆刻活動曰見勤奮,能詩能文。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毛澤東和周恩來為籌備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日理萬機。正值此時,齊白石收到了毛澤東的一封親筆信,字裏行間充滿著敬老尊賢的謙和之情,信中還邀請齊白石以無黨派人士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國家大事。白石老人高興得一夜沒有合眼,不久他就應邀出席了周恩來主持的各界人士招待會。
1950年初夏的一天,毛澤東還把齊白石老人接到中南海,兩人做了數小時的敘談,一起品茶賞花。毛澤東告訴他,政務院將聘請他擔任文史館員。齊白石平時很少飲酒,席間他高興地喝了好幾口葡萄酒。回到家中,老人抑製不住內心的喜悅,把每一個細節都告訴了家人:“毛主席和我口音一致,每個字都聽得入耳,十分親切……”
為了感謝毛澤東的知遇之恩,1950年國慶前夕,齊白石從自己珍藏多年的國畫精品中,選出了一幅立軸《鷹》和一副對耳關贈給毛澤東,對聯寫道: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
這副對聯是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石如的作品。白石老人欣賞這副對聯的意境,於1937年7月手書此聯用於個人收藏,這次白石老人特意在原作上加上了“毛澤東主席,庚寅十月齊橫”及“九翁齊白石藏”的題款。從這副對聯書寫的時間分析,當時我國正處於抗日戰爭初期,國內形勢風起雲湧,仿佛波濤洶湧的大海,形勢嚴峻,所以白石老人借這副對聯來表達自己當時的一種心境。他將當時的形勢形象地比喻為“海”。“龍”則是古代傳說中能興風作雨的神異動物,能飛擅水,人們常以“龍虎”比喻豪傑之士。在這裏,白石老人暗指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當時,敵我雙方力量懸殊,而我黨我軍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導下,英勇善戰,頑強抗日,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正如蛟龍戲水。然而,當時條件所限,不便渲染,白石老人用“海為龍世界”熱情謳歌了我黨我軍。
下聯:“雲”指雲天、高空,這裏白石老人借以比喻當時相對來說比較安全、沒有戰場的後方;“鶴”指清高之士,即未出仕的有名望的人,這裏白石老人指自己。在北平解放前夕,他就多次說“已卜餘年見太平”,堅持留在北平,等待人民革命的勝利。但是,在1937年白色恐怖籠罩中國的時期,因為年歲已高,又身在白區,已不可能挺身與敵人展開針鋒相對的抗爭,所以隻能似閑鶴一樣在空中悠遊,所以發出了“雲是鶴家鄉”的歎息。
縱觀全句,白石老人眼見著革命形勢風起雲湧,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在艱苦的環境裏與敵人殊死鬥爭,深受鼓舞,而歎惜自己隻能在“安靜”的環境裏賦閑,流露出老人同情革命、敬佩毛澤東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的情感,也表現出老人為自己年齡已高,失去參加鬥爭機會的惋惜之情。
可以說,這副對聯雖出自清人鄧石如之手,但卻在這時準確地表達了白石老人對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的一片誠摯真情,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白石老人的心境。
毛澤東收下白石老人的禮物後,很是感動,並認真收藏起來。派人給齊円石送去了一筆豐厚的潤筆費,以不酬謝。
二十四、吟詠《蜀道難》認識杜鵬程毛澤東與杜鵬程談蜀道 杜鵬程:1921—1991年,陝西韓城人,現代小說家。1938年奔赴延安,1947年到西北野戰軍任新華社隨軍記者,轉戰大西北。經曆了人民解放戰爭西北戰場的全過程,寫了幾十萬字以戰爭生活為題材的作品。1949年底著手撰寫長篇小說《保衛延安》,於1954年出版。是現代文學表現人民軍隊高級將領、革命領袖人物所作的第一次大膽而又成功的嚐試。1954年,到中國作家協會西安分會從事專業文學創作,寫出中篇小說《在和平的日子裏》等一批優秀作品。
1956年2月4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會見關於知識分子問題會議的文藝界代表,毛澤東接見與會代表的時候,與杜鵬程握手,問他在哪裏工作,這時沈雁冰向毛澤東介紹,說在西北的鐵路建設工地。周恩來走過來說:“就是寶成鐵路工地。”
毛澤東聽了周恩來兩個人的介紹,立刻興奮起來,對杜鵬程說:“李白的《蜀道難》就是寫的你們在工作的那些地方。不過‘蜀道’很快就不‘難’囉!”
毛澤東說完,隨意而動情地吟詠起《蜀道難》中的一些句子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5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3 毛澤東對這首詩是比較喜歡的,曾經手書過此詩,並且圈畫此詩:“此詩有些意思。”還向身邊的工作人員介紹過這首詩。
毛澤東詠罷此詩,仿佛是總結,也仿佛是和身邊的人們探討:“對這首詩,有人從思想性方麵作各種猜測,以提高其評價,其實不必。”@十五、秋夜宴率園酒後吐真言毛澤東與柯仲平 柯仲平:1902—1964年,原名柯維翰,雲南廣南人。1929年參加地下鬥爭,1937年到延安,曾參加發起街頭詩運動,後長期從事文學創作,著有詩集《從延安到北京》、《邊區自衛軍》等。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西北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作協主席、一屆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一屆、二屆代表。
,此稿甚好趕快發表 1938年夏季,一個迷人的夜晚。邊區印刷廠的工人們高興地聚集在一起開晚會,毛澤東也從鳳凰山麓趕來參加。晚會上,柯仲平當場朗誦了自己的一部新作《邊區自衛軍》。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柯仲平用洪亮的雲南口音,讀得熱情奔放,贏得了在座每一位觀眾的讚歎,會場響起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柯仲平在台上投入地讀著,讀著讀著,柯仲平忽然想起了什麼,他看看後邊還很長,怕影響毛澤東休息,便停下來問道:“還要不要念下去?”毛澤東把手一揮:“念下去。”於是柯仲平也興致勃勃地說:“念下去。”接著,柯仲平又興致勃勃地往下念。
讀完以後,毛澤東緊緊地握住柯仲平的手,高興地說:“你把工農大眾做了詩的主人,對民歌形式進行了吸收、融化,為詩歌的大眾化作出了辛勤的努力。”
更有趣的是,毛澤東還特意把詩稿帶了回去。僅過了一兩天的時間,毛澤東把稿子還給了柯仲平,並在上麵做了批語:“此稿甚好,趕快發表。
很快,《邊區自衛軍》在中共中央主辦的刊物《解放》上發表了。柯仲平在全詩的前麵加了一個小序:“這詩寫成之後,曾得一位同誌崇高的鼓勵。我除深致感謝外,以後必然要更加努力的。”序言裏麵的“一位同誌”顯然是指毛澤東。
2,柯仲平收集民謠毛澤東現場指導 又有一次,柯仲平在陝北公學向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收集各地的民謠。那一天正巧毛澤東到陝北公學作講演,柯仲平忙碌的身影被毛澤東發現了。毛澤東問柯仲平在做什麼,柯仲平說在收集民謠。毛澤東聽了柯仲平的話,很高興地點了點頭,然後說:“你一個人記錄多慢哪!你為什麼不去找成(成仿吾)校長,要他多弄些紙來,裁好了發給大家,讓每個人自己寫出來,豈不是更好糸?,,@ 柯仲平聽了毛澤東的話真是興奮極了,他立刻去找成仿吾,按照毛澤東的方法去實施,請每個人寫出自己知道的民謠,效率2,孫琴安、李師貞著《毛澤東和著名作家》,第195頁。
3,鄧力群主編《偉人毛澤東叢書一毛澤東人際關係》,第602頁。
極高,那一次就收集了好幾百首民謠,還節省了很多時間。
後來,柯仲平在一篇文章中專門寫過這件事情,他說:“毛澤東為什麼這樣重視民間歌謠呢?主要是民間歌謠深刻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鬥爭、生活,真實地表達了他們的思想、感情;在藝術上豐富、生動、剛健、清新。”
②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1942年5月,柯仲平參加了毛澤東親自主持召開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並且代表民眾劇團在會上發了言。毛澤東對柯仲平的發言也談了自己的看法。可以說柯仲平已經是毛澤東的老朋友了。
1942年9月的一天,毛澤東又邀請舒群、柯仲平和其他一些文化界的朋友到棗園談話。大家都到齊了之後,毛澤東站起來說:“大家都來了,非常感謝。今天請大家來吃飯,是有事相求的"….,’ 說著,毛澤東拿起了《解放日報》,幵始給大家閱讀第四版的“征稿辦法”。然後,毛澤東看著在座的各位朋友幽默地說:“俗話說:‘吃人口短’,‘吃人一口,報人一鬥’。吃虧隻這一回,但不許哪個口上抹石灰……
毛澤東親切而風趣的講話使在場的朋友們都禁不住笑了起來。毛澤東接著說道:“總之,辦好黨報,黨內同誌人人有責,希望各位有力出力,全力以赴……”@大家在毛澤東輕鬆的談笑中舉起酒杯,痛快地飲下了這真誠的美酒……兩個桌的人都無拘無束地在酒酣耳熱之中暢談起來……不知不覺,一鉤彎月已經升到了天空,客人們已經一個一個走光了。
柯仲平性格熱情豪放,而且好酒貪杯,今天又與毛澤東同桌對飲,豪情萬丈,真是一發不可收,最後隻剩下毛澤東一個人坐在那裏陪柯仲平和舒群了。柯仲平似乎沒有感覺到什麼,依然在那裏痛痛快快地喝著。
毛澤東很理解柯仲平,他叫警衛員送來三隻碗,親自給柯仲平、舒群各斟滿一碗,然後給自己也倒滿了一碗,說道:喝吧,老酒逢知己千杯少 柯仲平雖然喝了很多,但是頭腦還是很清醒,他馬上就接道:話不投機半句多。
毛澤東也來了興致,又說: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柯仲平又接著毛澤東的詩句說道: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毛澤東看著高興的柯仲平,自己也非常高興,感慨地說:“老柯,你帶個劇團,常年奔波他鄉,辛苦了。喝吧,這是慰勞酒,慰勞酒!”
柯仲平聽了毛澤東的話,心裏一熱,也感慨起來:“感謝你,是你一~毛主席批給我四十塊錢,讓我搞起了這個劇團……”
“你聽老百姓說過哪些意見?”
“他們都說共產黨好話,說你的好話。特別是今年,一開群眾大會,就喊‘毛主席萬歲’……”
毛澤東聽了柯仲平的話,動了感情:“那是今年二十萬擔公糧,減到十六萬擔嘛!”
柯仲平說:“這是群眾的肺腑之言……”
毛澤東仿佛在思考著什麼,略微沉默了片刻,然後舉頭望月,說:“……肺腑之言,天宮之光……老柯,今夜好,皓月當空明如晝"….’, “這是主席秋夜宴棗園,勝過‘春夜宴桃李園’的夜宴嘛!”“‘夜宴’?‘夜宴’,‘夜宴’……”毛澤東在口中重複著,忽然找到了感覺,興奮地吟詠道: 柯仲平接道:夫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湘音滇調,一唱一和,和諧融洽,為延安寧靜的夜空增添了一種特別的情調。
4攻打波羅鎮朗誦菠蘿詩 1947年5月,柯仲平隨西北野戰軍攻打陝北波羅鎮。部隊戰前動員之時,柯仲平創作了一首詩《保衛毛主席》:從河東,到河西,我們趕來保衛毛主席。
我們知道我們的任務最光榮,路上沒有一個掉隊的!
五月裏,過黃河。
過了黃河吃菠蘿〔波羅鎮〉,吃菠蘿,口不渴,再吃好肉好模饃。
籲頭一仗,要打響;吃了這樣吃那樣,我們要接二連三的去打勝仗!
在戰役即將打響之前,部隊的首長將部隊集合在一個河灘上進行戰前動員。先是首長講話,接下來就是柯仲平為大家朗誦這首動人的詩篇。當時就別說柯仲平有多忙了。這個團朗誦完就到另一個團,直到部隊全部出發朗誦才結束。柯仲平的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5,柯仲平打工毛澤東話別 1943年秋季,柯仲平、馬健翎和楊醉鄉在棗園還見到過一次毛澤東,毛澤東和他們談了新文化運動。1947年9月,柯仲平在西柏坡參加全國土地會議,會後被留在華北局,主持編輯“中國人民文藝叢書”。1948年4月,柯仲平的工作結束了,柯仲平又一次見到了毛澤東。他們又談到了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