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不將寸土封諸子劉項原來是匹夫毛澤東與傅斯年(1 / 2)

十四、膽肝相照毛澤東推心置腹黃炎培毛澤東與黃炎培的友誼和詩誼  黃炎培:1878—1965年,字任之,江蘇川沙縣(今屬上海市〕人。清末舉人,同盟會會員。1917年赴美考察,回國後在上海創立中華職業教育社。抗戰期間曾任國民參政員。1940年底參與發起籌組中國民主建國會。1945年訪問延安,著有《延安歸來》。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主任委員。

舊上海舊事重提新延安新友初識  1945年7月1日,黃炎培和冷適、章伯鈞、左舜生、傅斯年、楮輔成六位國民參政員,應中共中央、毛澤東的邀請,飛赴延安訪問。

中共中央領導人以非常熱烈的場麵,隆重地接待了他們。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林祖涵、吳玉章、鄧穎超、秦邦憲、張聞天、劉伯承、陸定一、林彪、徐特立、李富春、楊尚昆、謝覺哉等三十來人都到機場迎接。當毛澤東和黃炎培握手的時候,毛澤東說:“我們二十多年不見了!”黃炎培愕然地說:“我們這是第一次見麵哪!”毛澤東笑著說:“1920年5月某日在上海,江蘇省教育會歡迎杜威博士,你主持會議,在演說中說中國100個中學畢業生,升學的隻有多少多少,失業的倒有多少多少。那一大群聽眾之中有一個毛澤東。”黃炎培聽後盛讚毛澤東好記性。他回到重慶,每次談到延安之行,都津津樂道地說到這個有趣的細節,十分自得地說:“想不到在大群聽眾之中,竟有這樣一位蓋世的英雄豪傑!”

初到延安,黃炎培感覺看到的每一件事都非常新鮮。晚上,臨窗而臥,麵對天上皎潔的月光,想想白天經曆的事情,心潮湧動,不能自已,乃賦詩一首:飛下延安城外山,萬家陶穴日雲間。

相忘雞犬聞聲裏,小試旌旗變色還。

自昔邊功成後樂,即今鈴語訴時艱。

鄺州月色巴山雨,奈此蒼生空淚潸。①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感時、敘事,抒發內心的感慨,詩人借範仲淹的故事,將自己初到延安的感受表達出來。

①邵康編《毛澤東和黨外朋友們》,團結出版社1996年,第110?丨11頁。

茅台酒茅台畫茅台詩延安人延安事延安情  第二天下午,他們一行六人,如約到楊家嶺訪問毛澤東主席。

楊家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這裏離延水較遠,風光秀麗。遠遠望去,高高矮矮的山坡上一排排窯洞,在錯落有致的山坡中間,一座規模宏偉的會堂靠山而立。毛澤東的會客室就在這座會堂後身的上層。會客室方方正正,和煦的陽光透過玻璃窗傾瀉在地麵上,令人感到一絲絲的溫暖。但見中央擺放了一張長形的條桌,四麵二十多把椅子圍在條桌的周圍,四壁上張掛著幾幅畫。畫中有一幅是沈鈞儒次子沈叔羊的畫作,畫麵上是一把酒壺,上寫“茅台”二字,壺邊隨便地放了幾隻酒杯,畫上有黃炎培親手題寫的一首七絕:喧傳有客過茅台,釀酒池中洗腳來。

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飲兩三杯。①  原來這裏麵有一個故事: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的時候,曾經路過茅台鎮,國民黨造謠說紅軍在茅台鎮時,縱容官兵在茅台酒廠的釀酒池中洗腳。黃炎培不信國民黨的謠言,特寫一首七絕《茅台》,恥笑國民黨。今天在這裏看到自己的詩句,格外覺得親切,大家的話題自然就圍繞這幅畫展開了。黃炎培說,這畫是1943年國民黨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叔羊為他父親“畫以娛之”。在請黃題詞時,黃想起了國民黨報上登載的傳聞,就題寫了這樣一首詩。料不到,這幅畫竟掛在中共領袖的客廳裏,一股知遇之感形成的暖流立刻湧遍了他的全身。在隨後的交談中,黃炎培完全敞開了自己的心扉,和共產黨成了真心的朋友,甚至影響了他後半生人生道路的選擇。

會談結束之後,毛澤東宴請黃炎培一行,周恩來、陳毅作陪。①邵康編《毛澤東和黨外朋友們》,第11〇?111頁。

席上拿來了延安少見的茅台酒,賓主談笑風生,洋溢在一種團‘和快樂的氣氛之中。陳毅一時興起,提議聯句助興,大家讚同。毛澤東起首句:延安重逢喝茅台,  周恩來接句:為有佳賓陝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