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主要的峽穀中,以漢考克、若夫爾和威諾峽穀最為壯觀,就像山上裂開的巨隙。這3個峽穀彙集到同樣狹窄的雷德峽穀中。這些峽穀兩壁異常陡峭。在雨季,溪流沿著層狀岩石構成的絕壁向90多米深的峽穀飛瀉而下,在穀底彙成清澈的水池。25億年前,哈默利斯山脈還在海底。一層層的沉積物(有些富含鐵質)慢慢堆積,最後露出海麵。長期的風雨侵蝕,水流衝刷層狀岩石形成了現在的深穀。穀底一片翠綠,長滿了棕櫚、桉樹和蕨類植物。
5.奧爾加山
奧爾加山位於澳大利亞中部的烏盧魯——卡塔·丘達國家公園內。這裏具有一係列奇異的地質與地貌特點,30多座圓頂般的山峰參差地突兀屹立,好像是從朦朧的海上升起來的紅色岩島,它們被稱為“島山”。最高的是奧爾加山,它從曠野垂直隆起550米,差不多有兩個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的高度。大約5億年前,地殼運動將這些岩石抬升到海麵上,同時向側麵傾斜。風和水將它們侵蝕成我們看到的穹丘。據當地土著部落傳說,奧爾加山形成於史前的“黃金時代”。諸神來到地球上,塑造了這個景觀。
位於奧爾加山東麵32千米處的荒漠平原上,靜靜地橫躺著艾爾斯岩石,它高348米,底沿周長9千米,占地麵積約1200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的獨塊巨岩。
艾爾斯岩的色彩隨天氣變化而變幻著。黎明時在陽光照射下,它顯現出鮮明的粉紅色或朱紅色;傍晚在夕陽下,它呈現出橙紅色。一整天,它隨時間、雲彩的變化呈現出棕色、黃色或紫色。可謂神妙莫測,美輪美奐。
6.極冷極熱的月亮山——魯文佐裏山脈
魯文佐裏山脈又稱“月亮山”,位於烏幹達西南部與紮伊爾接壤處,距赤道以北48千米,長125千米,沿兩國邊界延伸。魯文佐裏諸山峰雖然地處赤道以北僅48千米,但這裏仍終年帶著銀白色的雪冠,不失美麗,魯文佐裏因此而引人注目。“魯文佐裏”在非洲當地語的意思是“造雨者”,因這裏雨、霧非常多,一年中山峰籠罩在雲中就達300天。魯文佐裏山脈是非洲大陸很少有的永久冰雪覆蓋的山脈之一。
魯文佐裏山脈以超大型動植物而聞名,魯文佐裏蚯蚓可長達1米,與人的拇指一樣粗。這裏的黑豬重約160千克,站立高度為1米。一種名叫半邊蓮的植物,在這裏變成了2米高的燭形花穗。山上的竹子能長到9~12米,蓑衣草能長到1.8米。雪鬆、樟樹和羅漢鬆,生長高度可達49米。魯文佐裏山脈有不少於37種鳥類和14種蝴蝶。鳥類包括奇異的紅頭鸚鵡和藍冠蕉鵑。這裏也是多種動物棲身之地,包括大象、黑犀牛、小羚羊以及肯尼亞林羚羊、黑疣猴、白疣猴和叢猴。難以捉摸的霍加披(長頸鹿的親屬)、野豬、野牛在布滿草和沼澤的林間空地覓食。三隻角的變色龍是魯文佐裏山脈中最奇特的動物之一。當地人認為它會帶來厄運。另一種奇特的動物是蹄兔,屬於象類小動物,外形像兔,但用蹄取代了爪子。當與同類相遇或受驚時,蹄兔就會尖聲高叫起來。
7.阿哈加爾山脈
阿哈加爾山脈也稱霍加爾山脈,位於撒哈拉沙漠的中心,阿爾及利亞的阿爾及爾市以南約1500千米處,該山脈從一個約2000米高的多岩高原上隆起,在塔哈特山外升至海拔3003米。阿哈加爾雖然被稱作“山脈”,其實是一座花崗岩高原。在山脈中心,岩漿在花崗岩上堆積到180米左右,形成了玄武岩。在3000米高的地方,則是由另一種火山岩——響岩構成的岩塔和岩柱,景象巍為壯觀。岩漿在冷卻後形成長棱柱形,猶如一束束佇立著的巨大蘆筍。在方圓近800平方千米的範圍內,這樣的石柱有300多根,堪稱奇景。當地阿雷格人稱此地為“阿塞克拉姆”,意為“世界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