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解讀宇宙之子——恒星的詮釋(2 / 2)

M型:紅色。氧化鈦分子帶最突出,金屬線仍很強,氫線很弱。如獵戶座。

通過分析這些光譜特征我們就能揭開恒星神秘的臉譜了。

3.星團的秘密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但是,我要說:“物以類聚,星以群分。”為什麼呢?因為,在銀河係內,除了單個形式的星、雙星和聚星,還有更多的恒星集合在一起,它們構成有一定聯係的集團,這種形式便稱之為星團。

星團中的恒星是在同一時間由同一物質形成的,天文學家通過研究它們,來了解恒星是如何演化的。那你知道是什麼力量把這些恒星結合到了一起嗎?據研究,使眾多恒星團結在一起的是萬有引力。同時,根據其星數、形狀及在銀河係中的緊密程度,一般又將星團分為疏散和球狀兩類。

疏散星團包含的星體從幾十個到一千個以上,通過望遠鏡可以分辨出其中單顆的恒星,因而得名。有人估計在銀河係中總共有1.8萬個疏散星團,其中最著名的是以希臘神話中的“七姐妹”命名的昴星團。它位於金牛座內,包括500多顆恒星,其中有七顆是肉眼能夠看到的。“七姐妹”中沒有一顆紅巨星,都是藍巨星,從年齡來看也都是還很“青春年少”,不過七八百萬年。它們距地球420光年。

另外還有鬼星團,位於巨蟹座,因其位置在鬼宿而得名。又稱蜂巢星團,中國古代稱為積屍氣。在梅西耶星表中編號為M44.鬼星團的大小不到10秒差距,成員星200多個,總質量是太陽質量的200多倍,其中心離太陽約160秒差距,比畢星團遠得多。鬼星團是一個移動星團,正遠離地球而去,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同畢星團的差不多。

再者是畢星團,位於金牛座,它的幾個亮星位於畢宿,由此而得名。畢星團的成員星數在300個以上,總質量相當於300個太陽質量。畢星團幾乎為球形,其中心離太陽約44秒差距。畢星團正以43千米/秒的速度離開地球。由畢星團的赫羅圖推斷,它的年齡約4億年,比昴星團年老一些。

球狀星團呈球星或扁球形,與疏散星團相比,它們是緊密的恒星集團。這類星團包含1萬到1000萬顆恒星,成員星的平均質量比太陽略小,用望遠鏡觀測,在星團的中央恒星非常密集,不能將它們分開。球狀星團在天空中顯得更為壯麗。這一群群密集的含有將近100萬顆恒星的星團遊離與寂寞的銀河係邊緣。我們的銀河係也可能包含200個球狀星團。其他星係包含的則可能更多。球狀星團有很重要的科學意義:它們中的恒星在銀河係中最古老,因此可以被用來測定銀河係的年齡。

NGC6397是一個位於天壇座的明亮的球狀星團,它由組成這一類星團的恒星疏鬆的集合而成。盡管它不是太大,但因距離地球比較近,所以用一架小型望遠鏡觀測它就顯得相當大。NGC6379與地球距離為9000光年,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球狀星團。

武仙座中的大星團M13也是一個典型的球狀星團,它在北半球可見的球狀星團中是最明亮的,在晴朗的夏季夜空中用肉眼就能看得見。該星團的年齡差不多有100億年,這說明它在自己的母星係——銀河係誕生後不久就產生了。

M13的直徑約150光年,距離地球25100光年,總質量大致為太陽的50萬倍。估計包含有50萬顆以上的恒星,這些恒星彼此靠得非常近,而且它們將用一生時間圍繞這個星團運行。它們有時會相互撞擊在一起,形成一顆被稱作“藍離散星”的新星。在靠近該星團中心的地方,恒星的密度大約比太陽附近的恒星密度高100倍。因此在靠近星團核心的區域,邊長3光年的立方體內就有超過100顆恒星。相比之下,與太陽最近的恒星距離也要超過4光年。

這個星團中最明亮的紅色恒星是遠古紅巨星。這些衰老的恒星的直徑和溫度,已經比它們最初階段的直徑和溫度增加了很多倍。那些淡藍色恒星是該星團中溫度最高的星體。在銀河係廣闊的區域內都存在球狀星團,M13星團是已知的圍繞在銀河係周圍的近150個球狀星團之一。

除了M13星團外,還有兩個球狀星團也是特別明亮的,它們是用肉眼就很容易看到的杜鵑座47和半人馬座A星團。

杜鵑座47直徑約140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100萬倍,其中包含了眾多較冷、較老的黃色恒星。

半人馬座A星則是1677年天文學家哈雷在前往南大西洋的聖海倫島的途中發現的。它是用肉眼能看到的最亮的球狀星團,總共包含約100萬顆恒星。現已知它的直徑達到180光年,堪稱體積驚人,幾乎要成為一個橢圓星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