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石頭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北絲石竹(東北資源植物手冊)、草原霞草(拉漢種子植物名稱),國內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國外在蒙古及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有分布。它生長在海拔200~80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草原、固定沙丘、丘陵、及石礫質幹山坡。
草原石頭花的根是圓柱形或圓錐形,莖高50~70厘米,上部常多分枝,紫色,有毛;單葉對生,葉片披針形或線披針形,主脈3條;聚傘花序頂生,花小,淡紫色,花萼短鍾形,花瓣5,長橢圓形;蒴果球形,花期8~9月。
草原石頭花的根含皂甙,用於紡織、染料、香料、食品等工業,還可以藥用,治療水腫脹滿、胸脅滿悶、小便不利等症,也可以作為肥皂代用品,用以洗濯羊毛、毛料等毛織品。它的幼苗可作豬飼料。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6.草原糙蘇
草原糙蘇分布在新疆,哈薩克斯坦也有少量分布,生長在海拔2000~2300米的山坡草地。
草原糙蘇的莖有的單一,有的分枝,背部有毛;根生葉和下部的莖生葉有長柄10~17厘米,呈心狀卵圓形,上部的莖生葉有1~3厘米的柄,葉片邊緣有少許鋸齒,葉較小;花冠紫紅色,不整齊的鋸齒布滿上唇邊緣,內部有髯毛。
7.生命頑強的女蒿
女蒿又名三裂艾菊、寶日一塔嘎日(蒙語),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和寧夏地區,在國外,蒙古國有分布。
女蒿高5~25厘米,根粗壯,暗褐色,屬於木質;莖短,黑褐色,有些扭曲,呈不規則條狀剝裂或劈裂;老枝木質,灰色或褐色,由老枝上生出短縮的營養枝和細長的生殖枝,生殖枝細長,常彎曲,斜著往上長,銀白色絹毛密布生殖枝。女蒿的生命從4月持續到11月。在每年4月,女蒿開始返青,7月孕蕾,8月、9月開花、結實,10月為果後營養期,11月開始枯黃。
女蒿是山羊、綿羊和駱駝喜歡的牧草之一,它耐旱、耐寒、耐土壤貧瘠。
8.風沙阻擊手—中國沙棘
中國沙棘又叫醋柳、酸刺、黑刺,高1~5米,國內分布在內蒙古、河北、山西、甘肅、陝西、青海、寧夏、四川,國外的俄羅斯、蒙古、歐洲等地有分布。中國沙棘生長在海拔800~3600米的森林草原和草原地帶的沙地、幹涸河床、河穀山地陽坡。
沙棘單葉,呈針形或條形;主枝幹頂部和側麵長有許多粗壯的棘刺,灰黑色;雌雄開的花都是淡黃色,但花形不一樣;果實為圓球形。沙棘為旱中生植物,抗寒、耐旱、抗風沙。
中國沙棘是喬木樹種,原來高達10米以上,由於環境的影響或者受到人畜破壞,現以灌叢狀為多見,高1~2米。一般生長4~5年之後開始開花結實,是羊、馬、鹿喜歡吃的植物。
中國沙棘除了可以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外,它的藥用價值、營養價值也相當的高,因而獲得“鐵杆牧草”的稱號。
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土著居民很早就用沙棘果(其他亞種)製做各種美味食品。後來,蒙古國也用沙棘果製做果子羹、軟果糖、果醬、果泥、果凍、果脯及露汁等多種食品。
沙棘有活血化瘀、祛痰止咳、助消化、健脾胃、滋補肝腎及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肺結核、氣管炎等功效。
9.其貌不揚的針茅
針茅又叫錐子草,我國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山西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外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區、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和阿爾泰地區、蒙古、俄羅斯高加索和中亞地區。一般生長在草原石坡、幹旱草原、荒漠石坡、荒漠草甸、沙地、山穀、亞高山草甸、陽坡。
針茅高40~80厘米,枯萎葉鞘包裹根部,葉片卷折成細條形。針茅適宜生長的土壤是中性和微堿性的黑鈣土、栗鈣土。
針茅耐旱,具有很強的抗旱能力,能忍受長期的大氣和土壤的幹旱。但是它對水分條件也很敏感,水分條件好,產量也高。地上綠色部分產量的多寡,主要取決於在生長季節裏降水量的多少。
針茅在工業上是上等的造紙原料,還可作編織品。
當結了果實的針茅落在羊身上,帶尖的果實很快刺破羊皮進入體內,危害羊群,所以,在針茅抽穗前,當地的人用作羊群的飼料,在抽穗之後禁止羊群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