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人類煉鐵和製鋼技術的發展(1 / 3)

1.古代煉鐵

古代煉鐵演進曆程

(1)熟鐵的冶煉

在公元前1000年,在地中海東岸地區,那裏的人們把鐵礦和木炭放在一起,加熱到800℃~900℃,還原出了人類自己煉製的第一塊鐵。這就是鐵的“塊煉法”。

(2)高爐的發明

煉鐵必須有高爐來提供較高的溫度。鐵的熔點約為1500℃,如果沒有高爐的發明,也便沒有鐵器的出現。

大約在公元前800年的周朝時期,中國的煉銅技術不斷發展。周朝時期煉銅,總在煉銅材料裏加入赤鐵礦。在煉銅的初級階段,煉銅爐裏的溫度不高,隻還原出了大量的銅,能還原出的鐵則很少。隨著煉銅技術的提高,煉銅爐裏的溫度也不斷升高,被還原出的鐵也越來越多。銅的熔點是1083℃,當鐵也一起熔進銅時,銅的熔點就不斷升高,這讓人們又不斷提高溫度。要得到比較純的銅金屬,就要把爐溫保持到1200℃以上。這就是高爐會首先在中國出現的原因。這便是古代煉鐵的裝備。

(3)風箱的發明

要煉出鐵來,需要很高的溫度,鐵的熔點為1500℃,那麼當時人們是如何得到這麼高的溫度的呢?其實,在公元前1066到公元前771年之間,中國西周的人們發明了風箱,用風箱鼓風能讓煉銅爐裏的溫度升高,這樣的煉爐叫做鼓風爐。開始,鼓風工具很簡單,它能提高的溫度很少。隨著時間的積累,工藝的改進,發明了鼓風箱,鼓入空氣,使燃料充分燃燒,從而釋放大量的熱,從那時起,人們才大量的生產出銅和鐵出來。

(4)生鐵的冶煉

在公元前600年左右,中國的土地上,到處可見人們用“塊煉法”煉鐵的火熱場麵。在這火熱的場麵中,依稀可見另一種煉鐵的方式,那就是生鐵的冶煉技術。拭去歲月的塵埃,我們可尋見我們的祖先有悠久的煉銅曆史,這讓他們有機會做到用更高的溫度,和更強的鼓風條件來還原出鐵來。邁出了這一步,就邁出了冶鐵曆史上的最重要的一步。

(5)鑄鐵柔化術

公元前770年,長達五個半世紀的春秋戰國拉開了序幕,鑄鐵的柔化技術也在這時誕生了。

發展背景:中國曆史上長達5個半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仿佛是一鍋沸騰的開水,變革像開水一樣激烈地進行著,生產力也就像鍋裏的水一樣,溫度升高,最後沸騰。這是一個百家爭鳴、百工爭妍的時代,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如果這個時代的人要拿出最先進的東西來,那麼,他們會拿出鐵製造的東西,鐵器,是這一時期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誌,人們使用鐵器,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煉鐵的方式—高爐煉鐵得到快速發展。驚濤拍岸,卷起的是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第一個高潮,奠定了是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濤聲陣陣,它與同期的古希臘分別在世界的東西兩頭湧起,交相輝映。

鑄鐵柔化術便是人們這時候發明的,人們利用這種方法,製造出剛性柔和的鑄鐵。而現代人們要想造出那樣韌性較好的鑄鐵,則要用工業革命後發明的處理技術,才能造出來。

中國古代鑄鐵的特性是經柔化處理後,含碳量在2~4%。這就改變了鑄鐵的性質,使堅硬的鑄鐵,不僅能夠鑄造成形,還可以進一步加工。

戰國時期,鑄鐵柔化術已廣泛地用於製造各種用具。它的熱處理工藝可分為兩種,每一種工藝都包含了先民的勤勞和智慧。

(6)鐵器疊鑄工藝和鑄鐵材質的改進

從公元前206年起,中國走進了秦漢時期。鐵器疊鑄工藝和鑄鐵材質的改進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7)中國冶鐵技術的成熟

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中國進入了第一個鼎盛時期。那就是漢朝。中國的冶鐵技術成熟於這個時代。這時,國家掌管了冶鐵的一切事務,冶鐵成了一種國家行為。

(8)灰口鑄鐵的熔鑄

從漢朝開始,人們能熔鑄出了灰口鑄鐵。

(9)橢圓形高爐的發明

在河南鄭州郊區的古榮鎮出土的漢代高爐爐缸,我們今天看到它,就仿佛看到了我們的祖先是怎樣煉鐵。爐缸就是高爐下盛鐵水的部分,漢代高爐爐缸是橢圓形的,長軸4米,短軸2.8米,爐缸容積約44立方米,它獨一無二的巨大體積,當之無愧成為古代第一大爐缸。在鼓風機械不發達的古代,爐缸能從圓形變化為橢圓形,這是一個創舉。

(10)用石灰石做助熔劑

在漢朝時期,或許是因為爐渣中粘結的砂子使高爐操作變得困難,這讓人們不得不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人們發明了一種方法解決問題:在爐料中加入石灰石作為助熔劑,使砂子裏的二氧化矽和石灰石裏的氧化鈣結合,降低了爐渣的熔點,改善了高爐操作,同時降低了生鐵中硫的含量,改善了鐵的品質。這是冶金史上重大的發明。

(11)水力鼓風

在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的漢朝,中國使用水力鼓風來煉鐵。在冶金史上,又是一次改革的創舉。

從三國、魏晉南北朝開始,到宋代它一直是人們煉鐵時使用的工具,至元朝,水力鼓風便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今天很難再見到那樣的水力鼓風機了。

歐洲很晚才開始用水力鼓風,那時大約在12世紀,到了14世紀,水力鼓風機才遍布歐洲。

(12)高爐內用煤煉鐵

早期煉鐵,用木炭做燃料。那麼後來為什麼會用煤來做燃料來煉鐵呢?那是因為森林資源有限,鐵礦周圍的森林被砍光之後,礦山就要麵臨報廢的命運了。這就迫使人們想辦法尋找新的燃料煉鐵,於是在公元420年至公元581年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找到了煤。為鐵的冶煉提供了充裕的燃料,或許正是因為如此,煉鐵業才得到更大規模的發展。

(13)大型鑄件

從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是中國的唐朝時期。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以及那個時代人們留下的著名詩篇,為中國古代曆史增加了更多絢麗色彩。盛世時期的唐朝不僅手工業,農業和工程建築也蓬勃發展,而且有關鐵鑄件的故事也傳奇般的生動。

今天我們隻能在唐朝留下的《集異記》裏看到隋唐時代的大型鑄件,據《集異記》記載,隋代曾在晉陽鑄成高達70尺的鑄鐵佛像。唐武則天時,用銅鐵200萬斤,在洛陽鑄造“天樞”,高達105尺。而我們現在還能看到的中國最早的特大鑄件,是五代時期鑄造的滄州大鐵獅,它是采用泥範鑄造工藝鑄造的。

(14)鼓風機械—木風扇的發明

在公元前960年的宋朝,人們發明了結構較為堅硬的木風扇,這種風扇由木箱和木扇組成,它不僅有風量大漏風少的優點,更重要的是它剛性比皮囊好,操作方便。木風扇在宋、元兩朝較為流行,到了明清時期還依稀可看見它尚在應用的身影。人們還把他們能製造出來的很多種類的風箱都記錄在書上。這個結構牢固、體積又大的木風扇能夠更大的風量,更高的風壓,使冶煉過程加以強化,讓鐵的質量和產品得到提高。促進冶鐵工業的迅速發展。

(15)用煤煉鐵的普及

宋元時期,作為鋼鐵冶煉燃料的是煤炭,煤炭大量開采,日益普及。而用煤煉鐵,能讓火力得到加強。

用煤煉鐵缺點是煤在爐內受熱碎裂,使爐料透氣性變差,高爐不易順利生產,煤中含硫高,用煤煉鐵引起生鐵中硫含量升高,降低生鐵品質。因此,當焦炭出現在煉鐵行業裏的時候,煤就被焦炭取而代的。

宋代的煉鐵爐其實和兩漢時期差別不大。有的學者認為,宋代煉鐵工藝的重要成是在用煤煉鐵。北宋時期徐州用煤煉鐵的規模已經很大,蘇軾在經過徐州時,看到了壯觀的煉鐵場景,感慨萬分,寫下了《石炭行》:“根曲一發浩無際,萬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潑水愈光明,爍玉流金是精悍。南山栗木漸可息,北山頑礦何勞鍛,為君鑄作百煉刀,要斬長鯨為萬段。”

(16)西方科技傳入

公元1368年至公元1911年時,中國正處於明清時期。在這一時期,西方資本主義崛起,在明末清初,即16世紀末到18世紀初(明萬曆到清康熙)的一百多年間,有人從西方帶著科技知識來到中國。當時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知識在中國很受歡迎。那時候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很緩慢,死氣沉沉。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知識的到來,為中國傳統科學技術注入新的活力,中西科技的融合,就像兩個老朋友談話,聊得十分投機。然而,自清朝中葉推行的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使中國傳統科學技術向近代科學技術的轉化受到了阻礙。使中國與大步進入資本主義西方國家相比,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上大大落後了。

明清時代礦冶技術雖然取得一係列重要成就,但資本主義萌芽卻一直沒能成長起來。在歐洲工業革命後,中國礦冶技術的長期領先地位如逝去的春天,一去不複返了。

(17)焦炭煉鐵

明朝公元1650年前後,明朝有位叫方以智的人,他寫了一本書叫《物理小識》裏麵描述了這樣一個有關煉焦及用焦炭煉鐵的過程:“煤則各處產之,臭者,燒熔而閉之成石,再鑿而入爐,曰礁,可五日不絕火,煎礦煮石,殊為省力”。它告訴我們,明朝已經開始使用煉焦煤了,這裏所說有臭味的煤,是指含揮發物較多的煉焦煤。

那麼,什麼是煉焦呢?焦炭是如何煉出來的呢?煉焦就是將含揮發物較多的煉焦煤在密閉條件下,高溫煆燒,煉成堅硬的焦炭。焦炭火力耐久而旺盛,用於煉鐵,頗為得力,為冶煉金屬的優質燃料。把煤煆燒成焦炭,使燃料中的硫分大為降低,煉得鐵中含硫量也大為降低,鐵質得到提高。如果說煤和木炭容易碎並堵塞煉爐,造成爐內氣流不暢而影響冶煉過程,甚至造成爆炸事故,那麼焦炭就不會這樣,它是完美的煉鐵燃料。或許應該說,明代煉鐵業的發展是站在焦炭煉鐵工藝的肩膀上的。

這是我們的榮耀,因為我們祖先發明焦炭,最少比西方早了100年,我們獨領風騷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