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 / 3)

1.東方紅寶石——朱鹮

朱鹮又叫朱鷺,是世界上一種極為珍稀的鳥類。由於它的臉是朱紅色的,所以素有“東方寶石”的美譽,被世界鳥類協會列為“國際保護鳥”。

朱鹮身長79厘米左右,體重約1.8千克。雌性和雄性朱鹮的羽色非常相近,全身羽毛均為白色;嘴細長而末端下彎,長約18厘米,黑褐色,但嘴的末端和頭部一樣,為紅色;它的腿長約9厘米,呈朱紅色。

朱鹮平時棲息在高大的喬木上,覓食時才飛到水田、沼澤地和山區溪流處,捕捉蝗蟲、青蛙、小魚、田螺和泥鰍等生物作為食物。

朱鹮每年5月份產卵,每次產卵3~4枚,雄、雌朱鹮輪流孵卵。大約一個月後,雛鳥破殼而出,但仍需要朱鹮夫妻輪流照看,共同喂養。小朱鹮一個月後羽翼逐漸豐滿,開始學習飛行技術,不久就能獨自外出尋找食物。

但是,朱鹮的天敵很多,例如烏鴉、青鼬、鷂子和蛇等,常常破壞巢穴,毀壞鳥蛋,甚至傷害幼鳥,所以朱鹮對巢區的選擇非常嚴格。它常常邊孵卵育雛,邊擴大加固窩巢。

20世紀以前,朱鹮在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曾有較廣泛的分布。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70年代野生朱鹮已經不見蹤影,在日本、俄羅斯、朝鮮三個國家已經被宣告滅絕。我國鳥類學家經多年考察,1981年5月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朱鹮種群,也是世界上僅存的種群。在科學的保護和人工精心的養育下,至1995年我國的野生朱鹮種群約35隻,飼養種群有25隻,為拯救這一珍禽帶來了希望。目前,朱鹮已近2000隻。

2.黑衣舞者——黑鸛

黑鸛又叫烏鸛、黑巨雞,是一種非常珍貴的鳥類。它身長約110厘米。嘴長且很粗壯。上體、翅、尾、胸部的羽毛均為黑色,並且泛有紫綠色的光澤,眼睛周圍的裸皮是紅色的,內側小覆羽是白色的,嘴是黑色的,腳是紅色的。

黑鸛喜歡棲息在河流沿岸、沼澤山區以及溪流附近,主食昆蟲,兼食蛇和青蛙,有時也食用成熟的農作物。黑鸛每年四月份開始繁殖,這時候它們會成群活動,在岩崖縫隙中或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3~6枚,卵是乳白色的,並有少量淺黃色隱斑。孵卵期31~34天,雌雄鳥共同喂養幼鳥。經過65~70天,幼鳥就會有飛翔的能力。長大的黑鸛聲帶開始退化,不會發出叫聲,但能用上下嘴快速叩擊發出“嗒嗒嗒”的響聲。

黑鶴分布於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遼寧、陝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黑鶴在長江以南過冬,遷飛時結群活動;在東北、河北、新疆及甘肅北部進行繁殖。

3.彌足珍貴——東方白鸛

東方白鸛又叫老鸛,全長約120厘米,身體的羽毛白色;眼部周圍得顏色呈紅色;前頸下部有飾物;嘴長而粗壯,黑色;腿、腳都是紅色。

東方白鸛經常在沼澤、濕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以魚類作為食物,魚類占食物總量的79%~90%以上。隨著季節的改變,它們的食物內容也相應改變。冬季和春季,它們主要采食植物種子、葉、草根、苔蘚和少量的魚類;夏季,它們以魚類為主,也吃蛙、鼠、蛇等其他動物性食物;秋季,它們會捕食大量的蝗蟲。更有意思的是,它們平時也常吃一些沙礫和小石子來幫助消化食物。東方白鸛主要在白天尋找食物,早晨6~7時和下午4~6時活動最頻繁,中午一般在樹上休息或在領地的上空盤旋。但是它們飛行或步行時舉止都比較緩慢,休息時常單足站立,不過它們非常機警,隻要外界有一點動靜就會高度警惕。

東方白鸛在繁殖期主要棲息在開闊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澤地帶,有時也會活動在遠離居民區的地方。例如,岸邊有樹的池塘、水稻田邊等。東方白鸛每年9月末至10月初開始尋覓繁殖地,組成群體分批地往南遷徏。它們遷徙的路線大多沿著平原、河岸及海岸線的上空。

東方白鸛分布地域比較廣泛,在我國的東北等地區,俄羅斯的東南部都有分布。

4.至尊貴族——丹頂鶴

丹頂鶴,也叫仙鶴,是世界著名的珍貴鳥類,是鶴類中的代表,也是鳥類中的貴族。它們形態優美,全身的每個部分都極為勻稱修長,無論是飛翔、跳躍,還是行走、站立,它的儀態始終高雅非凡。

丹頂鶴以“三高”著稱,即喙、頸、腿都很長。當它們直立起來的時候,可達1米。丹頂鶴全身羽毛潔白,喉部、臉頰暗褐色,頭頂朱紅色,猶如戴了一頂小紅帽,因此得名。丹頂鶴的幼雛沒有丹頂,隻有達到性成熟後,丹頂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