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因祖籍昌黎(今遼寧義縣),世稱韓昌黎。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傑出的散文家,舊時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韓愈三歲時死了父親,由堂嫂鄭氏撫育長大。艱苦的環境,養成他刻苦好學的習慣,五六歲時即能日記數千言,成年後對六經、百家之學無不通曉。
三十四歲時,韓愈考中進士,踏上仕途。這時,唐朝統治階級內部各種政治力量相互傾軋,鬥爭十分激烈。韓愈是個“發言直率,無所畏避,操行堅正,拙於世務”的人,所以得不到重用。
後來,韓愈由四門博士升任監察禦史。當時唐德宗李適(kuò擴)派宦官在長安大街小巷收購民間貨物,叫做“宮市”。宦官采買,付價甚少,或竟不付價,肆意掠奪。韓愈直言敢諫,上疏力陳“宮市”之弊。
德宗一向剛愎自用,看了韓愈的奏章,非常惱怒,立即罷了韓愈的禦史,將他貶為連州陽山(今廣東陽山)令。
韓愈在陽山任職期間,關心民間疾苦,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唐憲宗元和初年,他一度升官,出任河南令和職方員外郎等職。
但好景不長。韓愈又因上疏議論華州刺史處理案件不公一事有所失誤,被貶為國子博士。他自以為才高,卻屢遭貶逐,心中十分憤懣,於是寫了篇文章《進學解》,以發泄牢騷和不滿。文章中說:“國子博士(實是韓愈自喻)來到太學,勉勵全體生員努力上進,不要荒廢學業。因為現在執政都是選賢任能,公正無私;所以隻怕自己沒有真才實學,不怕沒人賞識和提拔。”
“話還沒有講完,生員中爆發出一陣哄笑,有人站出來說:‘先生在騙人呢!我們跟了先生多年,深知先生學習刻苦、文才蓋世、待人誠懇、堅持正義,但是先生為什麼做事往往獲罪或遭人責怪,常常弄得進退兩難呢?’
“聽了生員的話,先生詼諧地說:‘我雖然動輒得咎,但還有乘馬從徒,安坐而食,這不是很幸運嗎?’”顯然,韓愈寫的是反話,曲折地抒發自己遭貶斥不得重用的牢騷。文中“動輒得咎”一話,後來成為大家經常使用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