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時,左補闕(諫官)韋綬由於學識淵博,為人忠厚恭謹,被任命為翰林學士,經常參與政務,負責起草重要文告和詔令,成為德宗非常信賴的心腹大臣。
當時,各地的軍閥大多擁兵自強,不受節製;朝中的大臣也互相勾心鬥角,矛盾很多。韋綬每次值宿內廷,總是事務紛繁,忙得喘不過氣來,經常一個多月還不能回家休息。
書綬忙於公務,雖家有體弱的老母,也無法早晚在身邊侍候奉養,心裏感到很不安。所以一有機會,韋綬就想提出辭職的請求。可是每當他剛剛開口,德宗就馬上皺起眉頭,使韋綬不敢再說下去。
就這樣,韋綬擔任了整整八年的翰林學士。由於長期操勞,心力交瘁,健康受到了嚴重的損害,使德宗終於不得不同意他辭官回家休養。
書綬有個兒子韋溫,從小聰明絕頂,七歲時每天讀書幾千字,十一歲就考試及第,被補授鹹陽尉。韋綬由於長期在外,開始還不太相信,特地把兒子找來麵試,要他寫一篇文章。韋溫舉筆一揮而就,把父親的疑心打消了。
韋溫既然有這樣出眾的才華,當然升遷很快,不久就官為監察禦史。但他也是個非常孝順的人,父親因病家居以後,他就辭職回家服侍湯藥,經常廢寢忘餐,衣不解帶,達二十年之久。
韋綬在臨死以前,特地把韋溫叫到身邊,告誡他說:“內廷是個是非之地,翰林學士這個職務你千萬不能擔任,弄不好就會有殺身之禍的。”韋溫含著眼淚點了點頭,表示一定牢記父親的遺言。
父親去世以後,韋溫又接受朝廷任命,先後擔任過右補闕、禦史、禮部員外郎、諫議大夫等職。由於他為人正直,直言敢諫,受到了唐文宗的賞識。公元835年,文宗決定授任他為翰林學士。
可是文宗沒有想到,對於這樣一個別人求之不得的要職,韋溫卻一再堅決辭讓。最後眼看無法推托,他就隻好將老父臨終的遺命稟告文宗,表示自己不能違背對父親許下的諾言。
在封建時代,皇帝的話是說一不二的,現在韋溫竟敢用父命來拒絕文宗的恩寵,這不能不使文宗感到生氣。退朝後,文宗聲色俱厲地對近臣說:“我一心想重用韋溫,可他卻堅決不願意,難道沒有他就不行了嗎!”
站在一旁的戶部侍郎崔蠡,看到文宗這樣盛怒,就上前勸道:“陛下,韋溫雖然固執不肯受任,但他秉承父親遺命,也是孝心的表現。您就成全了他吧!”文宗說:“韋綬不讓其子入翰林,這是一種亂命。亂命怎麼能成全呢!”
崔蠡說:“作為兒子,連父親的亂命都能遵行不改,這不是說明他的孝心更加難能可貴嗎?”由於封建統治者一向標榜以孝治天下,崔蠡的這番話說得文宗很難對答,隻好漸漸平下氣來,打消了對韋溫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