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一項有戰略意義的研究(2 / 3)

形象思維的初步理論框架形成後,如何通過教學發展形象思維,把兩種思維結合起來,需要教育理論上的創新。我們把理論研究的重點放在兩個方麵。

第一,根據陶西平同誌的建議,我們進行了關於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教育的研究。我們在研究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根據腦科學的理論闡明了思維的基本分類,分析了創造過程的思維活動,將創造性思維定義為:“創造性思維是創造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它主要是兩種思維(抽象思維、形象思維)新穎的、靈活的、有機的結合。”從而對創造性思維的理解獲得了一個比較全麵的可操作性強的概念。課題組又總結了“八五”“九五”課題學科教學實驗中兩種思維結合的教學新模式和培養創造性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初步經驗,闡述了構建中小學創新教育體係的目標、原則和途徑,提出了中小學創新教育體係的一個初步框架,並撰寫了《構建中小學創新教育體係》一書。

第二,關於思維、技能、知識的研究。我們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為指導,根據認知神經科學的理論,研究了思維的產生與表達,將技能分為內化技能與外化技能(表達技能),理順了教學中三個最基本的概念——思維、技能、知識三者的關係。

與此同時,學科子課題和學校子課題的實驗研究也深入了。“九五”期間形成了一批有價值的理論結合實際的研究成果。如小學語文關於“以形象思維為突破口,兩種思維相結合,探索小學語文教學新路”的研究;小學音樂關於“音樂思維”的定義,是理論上的創新,研究了思維、情感與音樂教學的關係;中學分別係統地研究了幾何教學、體育教學與形象思維,地理教學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等。學校子課題有朝陽實驗小學關於學生創造性學習教育的實驗與研究,清華大學附屬小學關於小學生生動活潑、愉快主動地學習的研究等。

以上是“八五”“九五”課題研究的概述,也是我們為什麼研究形象思維及研究什麼的一個簡要的回顧。

10年研究與實驗的成果是比較豐富的,傳統教育存在的一些重要問題(包括本文開頭談到的問題),通過運用形象思維得到比較好的解決。10年的研究,使我們的思路不斷地拓寬,認識不斷地加深。這項研究的重大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在發展形象思維把兩種思維結合起來的基礎上,闡明技能、思維、知識三者的關係,是對人的認識過程(從感性認識能動地上升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能動地到實踐)中兩個“能動”作用的具體化,也是對教學過程(感知——理解——運用、鞏固)的優化與完善。從而闡述了教學理論上存在的一些重要問題。

2根據思維的基本分類和創造過程思維的特點,我們重新界定“創造性思維”,定義具有比較全麵、明確和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從而使創造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不限於某個固定教學模式或專門開設一門課,而可以在幼兒園、小學、中學中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創新教育。

根據學科知識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以兩種思維為核心,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可使教學過程普遍變得生動、活潑、有趣,內容比較好懂好記,根本改變過去那種枯燥、乏味、抽象、難懂的局麵。

因此,我們把研究與實驗的成果加以整理(有的還須繼續研究),撰寫、編輯《開發大腦潛能,發展形象思維,創新教育叢書》,簡稱《創新教育叢書》。叢書將從2001年到2005年分批出版。

江澤民同誌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迎接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創新。”我們響應江澤民同誌的號召,在新世紀到來之際,謹將我們這些粗疏之作《創新教育叢書》敬獻給我國新世紀的教育事業。我們相信,隨著我國創新教育體製的建立和發展,必將造就全麵發展的、更有創新能力的、更加聰明的新一代。

課題研究工作受到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北京市政府有關領導的關心和重視,得到了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北京市教育學會的大力支持。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為本課題“八五”成果、“九五”成果,先後組織了專家鑒定會,通過了課題研究成果的鑒定並獲得專家的高度評價。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對叢書的出版給予大力的支持和幫助。在此,謹向對本課題的研究、實驗、出版、發行工作給予關心、支持、幫助的領導、專家、學者和有關人員,致以衷心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