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始終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作為重要任務來抓(1 / 3)

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認識,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艱巨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指出,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鍾長鳴,關鍵就在“常”、“長”二字,一個是要經常抓,一個是要長期抓。我們要堅定決心,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斷鏟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為政清廉才能取信於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反對消極腐敗、建設廉潔政治作為自己的重要奮鬥目標。在革命戰爭年代,麵對複雜殘酷的生存和發展環境,我們黨把防止消極腐敗現象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早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同誌就製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作為紅軍必須遵守的鐵的紀律。在全國革命勝利前夕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誌告誡全黨,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及時開展了“三反”、“五反”運動,堅決清除貪汙腐敗現象,嚴厲懲處劉青山、張子善等一批腐化墮落分子,嚴肅了黨紀國法;建立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和國家監察機關,加強對黨員幹部的監督。這一係列重大舉措,為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提供了有力保證,也為改革開放新時期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奠定了重要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過撥亂反正,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激發了社會活力,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消極腐敗現象。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告誡全黨,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要抓緊搞、永遠搞;我們要反對腐敗,搞廉潔政治;對幹部和共產黨員來說廉政建設要作為大事來抓,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我們堅持一手抓發展經濟,一手抓懲治腐敗,恢複重建了黨的紀律檢查機關,重新設立行政監察機關和國家檢察機關,開展了以打擊走私、套彙、貪汙受賄等嚴重經濟犯罪活動為重點的專項鬥爭,製定實施了《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一係列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維護了黨的基本路線的貫徹執行,保證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針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過程中腐敗現象在一些領域滋生蔓延的態勢,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把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作為黨必須解決好的兩大曆史性課題之一,提出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作出開展反腐敗鬥爭的重大決策,確立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查辦違紀違法案件、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的反腐敗三項工作格局;堅持標本兼治,以教育為基礎、法製為保證、監督為關鍵,通過深化改革不斷鏟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黨的紀檢機關和行政監察機關合署辦公。集中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明確提出按照“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作出軍隊、武警部隊、政法機關一律不再從事經商活動等重大決策,積極推進體製機製製度改革,努力從源頭上防治腐敗,有力地維護了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進入改革發展的新階段,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化,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堅決懲治腐敗是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有效預防腐敗更是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要標誌,把黨的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確立了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戰略方針,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整體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在全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製定和修訂了黨內監督條例、紀律處分條例、黨員權利保障條例和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幹準則等黨內法規製度,認真開展巡視工作,加強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幹部人事、司法體製以及財稅、金融、投資等體製改革和製度創新,成立國家預防腐敗局,進一步加大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力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深入開展,為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了有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