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中醫養生原則(1 / 1)

一、整體原則

1.充分利用自然環境

(1)順應和利用自然氣候的變化

一年之中,隨著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變化,自然界伴隨著生、長、化、收、藏的物候變化,人體的髒腑功能、氣血運行、精神活動等亦隨之作出適應性調節。

(2)利用自然環境和地域條件

2.適應和改造社會環境

3.形神兼顧養生要堅持形神共養:“養形”,是攝養髒腑、精津氣血、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等有形結構;“養神”,主要是安定情誌、調攝精神。

二、辨證原則

1.體質異同,辨質養生例如飲食養生,應針對人群不同的體質類型,“辨質論食”,陰傷者潤之,陽虛者溫之,氣虛者提之,血虛者補之,濕重者利之,血瘀者化之,偏頗者調之,虛甚者強之;在精神調攝方麵也要根據不同個體的體質特點:氣鬱體質者,大多精神抑鬱不振,多愁善感,孤僻內向,應注意情感上的疏導;陽虛體質者,大多精神萎靡,神情冷漠,喜靜少動,膽小易驚,自卑,缺乏勇氣,應鼓勵、增強其信心。

2.雜合以治,療養兼顧“雜合以治”要求養生措施要以辨證為基礎,針對不同的體質,采取綜合性的養生手段。

三、功能原則

功能原則,就是以加強或恢複髒腑組織功能,加強或恢複生活和職業能力為目標的養生原則。

養生醫學的目標是維護人體各部分的應有功能,盡可能地發揮人體的潛在功能。

四、社區化、家庭化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