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壽郡,董岩在邊境一戰後重創魏軍,一度追殺敵人至燕國境內,匪夷所思的謀略讓魏軍聞風喪膽,聽到董岩的名字就會由衷的感覺到畏懼。
董岩是降將,麾下將士都是趙國的俘虜,所以本身並沒有什麼番號,也就是六七萬的規模,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新人。
對於治兵方麵,董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日常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但這並不代表這些當兵的就隻是訓練。
沒有戰事的時候,這些兵充當著各種角色,例如農夫、礦工等等,為靈壽郡各個地方修橋補路,維持穩定的秩序和安定,剿滅所有的盜匪和山林草莽。
軍營周邊近八十裏的範圍內都是董岩的屯田,這樣一來,董岩手下根本不需要去向李牧要一粒糧食,可以做到自給自足,甚至還可以救濟一下貧困的地方,譬如上原郡。
李牧擴建第三軍團的風早就吹下來,天啟軍、黑湮軍的高層人物頻頻向白起、樂毅兩人送禮,所圖謀的不外如是。
白公勝更是如此,每日拜訪送禮的人幾乎可以把門口踏平,但這件事卻不是他說了算,還需要李牧拍板才可以。
而拍板的人並沒有在邯鄲,而是親身前往了靈壽郡!
帶著高遠一人,李牧喬裝商客趕赴靈壽郡,準備看一看董岩的本事。
白起和樂毅之所以能當上兩大軍團的統帥,完全是出於李牧對曆史的了解。
白起是誰?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秦國上將軍,曆史上對白起的評價隻有四個字。
絕世白起!這四個字就足以代表白起的能力!
至於樂毅那就更不用說了,李牧上學的時候學過,樂毅曾率六國聯軍伐秦,連破十七城,戰功足以躋身軍神之位!
可董岩在曆史上沒有任何記載,難道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卒嗎?
或許是,或許在某一戰中犧牲,被曆史的塵埃埋沒。
從這段時間的觀察,李牧發現董岩還不錯,是個不錯的統帥之一。
其實在李牧心裏,還有一個候選人,那就是毛放!
那是樂毅的得力助手,屢立奇功,能力自然沒話講,但統帥隻能有一個,所以李牧必須從他們兩個裏麵選一個!
來到靈壽郡後,李牧對董岩的治軍方法十分滿意,而且董岩也沒有擁兵自重,還是那麼低調,一直在東堂城陪伴他年邁的老母。
東堂城,李牧的突然出現讓董岩有些意外,立刻率人出來迎接。
“參見大王!”董岩和府上一幹下人跪下迎候。
李牧身穿便衣,朗笑一聲,親自攙扶起董岩,笑著說道:“不要多禮,我隻是路過這裏看看,不要讓官府的人知道,省的麻煩。”
“末將知道,大王裏麵請。”
來到董岩的書房中,李牧看到靈壽郡的沙盤,不由含笑問道:“怎麼?我留給你的東西還好用嗎?”
“大王做得東西真是奇物,遠比一張地圖要實用很多。”董岩發自內心的說道。
看著沙盤,李牧指著趙燕邊境說道:“這段時間邊境有沒有戰事?”
“回稟大王,上次我們重創魏軍,燕國立刻收斂了很多,而且李風將軍在草原不停的襲擾燕國邊境,現在燕國已經不敢動什麼歪心思了。”董岩把實情說了出來。
“現在東堂城外的大營中有多少人馬?”
“共有六萬四千人,預備軍有九千人。”
李牧點點頭,低喃道:“人不少嘛~~~”
董岩渾身一顫,急忙跪下說道:“大王!趙氏朝廷已經崩潰,現在這些人已經沒有什麼反心,絕對不會生亂。”
如果李牧要扼殺他們,那麼絕對是一場噩夢。
“哈哈~~你誤會了,我隻是想擴建第三支軍團,隨口問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