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藏“活地”
在鎮江千年古刹紹隆禪寺內,有一塊比八仙桌略大一些的地方,以每年約1厘米的速度微微隆起,使得鋪在上麵的地磚自然升高,形成“饅頭狀”。過了十年八年不得不鏟一次土,鏟平後不幾年又凸起如初,至今依然。這一千百年來久已出現的奇異現象,令人難得其解。
紹隆禪寺位於鎮江市東郊大港圃山風景區五峰山下,寺內古柏參天,樟木成行,紫竹婆娑,風景宜人。“活地”就位於寺內幽深的中樓懺悔堂(原藏經樓)內。跨進掛有“福慧雙修”匾額的懺悔堂,來到玉佛像前,一塊明顯隆起的地麵躍入眼簾。“活地”長2.5米,寬2米,上麵鋪著羅地磚,由於地麵自然升高,四角的羅地磚已被撐裂,分成兩片。用尺一量,“活地”已凸出地麵30厘米,讓人驚訝不已。
由於“活地”徐徐向上凸起,給寺內僧人做佛事行走帶來不便,於是不得不多次將其鏟平。改革開放20餘年來,他們已鏟過3次,最後一次是在2001年,再過兩三年,他們又要鏟土了。從1983年紹隆禪寺對外開放第一天起,先後為“活地”鏟過2次土。“文革”期間,紹隆禪寺成了農業中學,學生們成天在“活地”上蹦蹦跳跳,“活地”依然悄悄地在向上長,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寺內僧人稱“活地”為“龍地”。據紹隆禪寺住持、鎮江市佛協副會長覲雲法師介紹,紹隆禪寺始建於唐朝寶曆年間(公元825年)。一高僧雲遊到鎮江大港五峰山山腳下,在荒郊野外中,突然發現這塊“活地”,認為這是“龍舌”,龍是代表神聖,代表吉祥的,便決定將寺廟建在龍頭之上,不久因一場大火夷為平地。宋紹光年間(公元1132年),又一高僧因為看中“龍地”,在原址重建,後又毀於火災。到了明朝,經比丘尼募化,於萬曆14年再次修建,名日蓮覺寺,不久改稱為紹隆禪寺。
總是悄悄上漲的“活地”。千百年來,紹隆禪寺僧眾把“龍地”作為“鎮寺之寶”,以“龍地”為榮,把“龍地”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要,常年用最好的羅地磚覆蓋,上麵擱放著佛桌用來掩護,世代相傳,盡力保護。寺廟雖經滄桑,但“龍地”未受到任何破壞。
紹隆禪寺因“龍地”而名振天下,康熙曾為此親自題寫匾額。據當地史料記載,清康熙23年,康熙皇帝南巡江南,來到紹隆禪寺(當時叫蓮覺寺),看到這裏三麵環山,氣勢雄偉,如入仙境,便賜蓮覺寺為靈覺寶寺。清康熙28年,康熙皇帝再次南巡來靈覺寶寺敬香禮佛,仔細觀看,發現這塊“龍地”(“活地”),整座寺院像龍脈,並連聲說道:“非高僧大德者不可居之。”於是,便將靈覺寶寺賜給金山寺為下院,並信手提筆題寫“靈覺寶寺”匾額一塊和一副上書“上有奇突山峰,下顯真像龍脈”的包柱匾,永存寺中。可惜的是,此禦筆在“文革”動亂中被毀。人們在“活地”所在的懺悔堂看到的這塊匾額和這副包柱匾,是由已故原中國佛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協會會長、焦山寺方丈茗山法師補寫的,以作紀念。
康熙帝親駕“龍地”賜紹禪隆寺“真像龍脈”,不僅吸引了眾多高僧大德前來頂禮膜拜,而且傾倒了無數善男信女前來圍著“龍地”轉一圈,以沾“龍氣”。更有許多高僧和居士圓寂後安葬在紹隆禪寺後麵的山上,鼎盛時塔林達300餘座。目前塔林內藏有鐵舟祖塔,另藏有曹寅篆額、《金山江天寺鐵舟和尚塔銘》碑,還有一塊由清朝江蘇候補道、出使日本國參讚官郭慶藩篆額,以及正文1446字的《觀心大師塔銘》等。
“活地”在紹隆禪寺已“生活”了一千多年,這一大自然之謎,自古以來無人解開。為此,宗教部廳曾經請地質部門來勘察過,根據“活地”上長出的土是白色這一事實,專家們初步分析,認為可能是陶土,陶土是一種礦物質,也叫耐火土和膨脹土,但為何僅有這一塊地方有這種土,且千年不變,專家們也難以說清。
“香地”和“神地”?能夠自然飄香的“香地”?
相傳清乾隆年間,中國有個香妃,身體能夠自然散發出誘人的芳香。最近,人們又發現了一塊神奇的“香地”。這塊“香地”一樣能夠自然飄香。
這塊奇妙的“香地”位於湖南省洞口縣山門清水村西北方約2公裏遠的山腰上一塊凹地處。這是一個群山環抱、人跡罕至的地方,它的上邊是懸崖峭壁,下麵是潺潺的小溪。
據說,一位采藥的山民經常到這片山中采藥。一天,這位采藥的山民恰巧路過此地,覺得有一股奇妙的香味撲鼻而來。他感到非常地好奇。為了尋找香味的源頭,他查看了這裏所有的花草樹木,均不得要領。最後,他發現香味不是來自任何花草樹木,而是來自腳下的土地。土地竟然會發出這種奇妙的香味,這太不可思議了。
香地的消息傳開後,人們紛紛來到這裏。好奇的人們發現,這一奇特的香味,僅局限在方圓50米的範圍內,隻要越出這香地一步,香味頃刻間就聞不到了。細心的人們還發現這裏的香味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化,早晨露水未幹時,香味顯得格外濃鬱,讓人非常地陶醉;驕陽似火的中午,則變得微香,這時香味又有另一種風趣;黃昏、天陰或雨後天晴時,香味會漸漸變濃。
香味產生和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呢?這股香味也會有感應嗎?
有關專家分析判定後認為,這種香味可能是由這裏地下所存在的一種微量元素引起的,當這一微量元素放射出來後,同空氣接觸就會形成一種帶有香味的特殊氣體。但是對於這樣的解釋,反對觀點仍然存在。所以,香地緣何飄香還是一個謎。
能預測天氣的“神地”?
在中國四川省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五鬥鄉大風門半坡上,有一塊麵積約10平方米的神奇土地。這塊土地遠看好似人形的紅沙地壩,自古以來它上麵就沒有生長過任何植物,但卻能隨天氣的變化而發生顏色的變化:晴天呈白色,陰天呈淡紅,雨天為深紅色。當地人把這一奇異現象稱為能預測天氣的“紅人”或尊稱“神地”。方圓十裏的農民都以這塊土地的顏色變化為依據觀察天氣,安排農活,幾百年來竟沒有出現過任何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