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人體器官能否再生?(1 / 1)

我們知道,一些兩棲類動物和魚都擁有肢體再生功能,比如蜥蜴斷了的尾巴能重新長出,斑馬魚能再生出它的鰭、鱗、脊髓和部分心髒。相比而言,人類的再生本領似乎就差了一點。沒有人可以重新長出手指,骨頭的使用也是從一而終。稍微令人感到安慰的是肝髒。人體的肝髒被部分切除後可以恢複到原來的狀態。科學家發現,那些可以讓器官再生的動物,在必要的時候重新啟動了胚胎發育時期的遺傳程序,從而長出了新的器官。那麼人類是否可以利用類似的手法,在人工控製下自我更換零部件呢?有斷尾再生本領的壁虎。

蚯蚓更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即便被剁成幾小截,每一截都會活著,生成完整的一條新蚯蚓。其實,器官重生在生物界並不是不可思議的事,壁虎碰到敵人時,會讓尾巴脫落,趁敵人狼吞虎咽地吃那條尾巴時,它就能趁機逃逸,而且不久又能再長出一條尾巴;另一種叫螃蜞的小紅蟹,被折去一隻大螯後,仍能生存,並且很快又能長出一隻新大螯。這種器官重生的功能確實令人羨慕。

但臨淵羨魚,何不退而結網?科學家們就憑著這樣的信念,努力不懈,終於讓人體器官重生的技術露出了曙光。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科學家們早就宣布,他們已能將從胚胎中取出的原生細胞,分別培養成心、肺、腦或骨細胞,而且能夠存活,這些細胞將來有望進一步發育成為人體器官,供病患作移植之用,或是利用這項技術,讓失掉某一部分器官的病患能再生長出他們的器官。

科學家們重建人體器官的工程就彷佛花匠搭花棚或農人種葡萄一樣,他們先用一種特殊、類似珊瑚的聚合體搭一個“棚架”,“種下”某一種器官的原生細胞,等到這些原生細胞逐漸生長成形,那個棚架就自然“溶解”,隻剩下人體所需要的器官。

常被人類拿來做生物實驗的小白鼠。2000年秋,美國麻薩諸塞大學生物組織工程中心主任魏坎提就是利用這項技術,幫一名年輕的機械工人重新長出一隻手指。這位麻醉科專家先在這名工人的斷指上取得一些骨細胞,在實驗室中培養,然後再將這些細胞植在斷指部位的珊瑚狀“棚架”上,經過數月之後,這名工人有了一個新手指,而且沒有產生排斥作用。魏坎提說,這名工人的新手指可以恢複大部分的原有功能。

魏坎提的兄弟約瑟夫是一位移植外科手術醫生,他在生物組織工程研究領域中也是一位先驅。約瑟夫能夠使老鼠的背上長出類似手指的器官,證明不同的原生細胞有可能“結合”在一起。他和在波士頓麻州綜合醫院的同事從牛身上采集了骨、軟骨和筋腱的細胞,加以培養後,再植在老鼠身上,獲得實驗性的成功。

對科學家們來說,血管的重生相對比較麻煩,因為新生的血管必須配合脈搏的韻律擴張。約瑟夫所率領的研究小組就曾在綿羊的肌肉中取下表、裏層細胞,再縫入它的肺動脈中,形成血管,當血液流經這新生血管的管壁時,逐漸加強了管壁的力量。他說,這就像是練二頭肌一樣;當然,要重建細小的血管就更費手腳了。

你能想像,人類的手指(以及其他器官)竟能被科學家在其他物體上“種”出來嗎?使科學家們比較頭痛的是培養原生細胞、重建器官頗為費時耗日,斷手斷腳也許還能等待,需要一顆新心髒的人就等不及了,所以,多倫多大學生物組織工程中心主任塞福頓就建議,不妨預先培養一些心室、導管、心肌等“零件”備用,以“修補”的方法搶救生命。培養原生細胞不論是為了器官移植或組織再生,都是為了避免找不到器官捐贈者或器官移植後產生的排斥現象。一般來說,利用自己身上的細胞長出新的器官,相對不會產生排斥問題,對病患來說,是最理想的選擇。

目前,科學家在骨與軟骨細胞重生機能的研究方麵已有相當成果,但心髒等人體核心器官能否再生,在科學試驗領域,至今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