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爭行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在實際運用上,可分為兩個範疇、四個層次。“伐謀”和“伐交”屬於“不戰”思維;“伐兵”和“攻城”屬於“慎戰”思維。其一,“上兵伐謀”是指依靠謀略運用,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綜合運作,不待對立雙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決爭端。
其二,“其次伐交”是指當矛盾已經顯現時,動員本國和有關國家的力量,顯示決心,造成壓倒優勢或力量製衡,輔之曉以利害,經過折衝與妥協,達到不訴諸武力而達成戰略目的。
其三,“其次伐兵”是指動用部分軍事力量,在敵方政治、經濟重心之外解決敵人,以便把戰爭損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其四,“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項努力無效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即攻取敵方戰略要地乃至全部領土。必須承認,在軍事對抗中,完全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結局,即使處於優勢與主動地位的一方,也是不容易實現的。)
藺相如:”但是這般不會損失太大了嗎?“
賈詡:”所以我也沒說要進行自殺式攻擊啊!“
藺相如:”呃……“
賈詡:”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上一次的戰爭正式我們太過自信而低估了羅主的器量;這次,萬不可疏忽。所謂的絕對力量,不一定是兵力數量,也包括兵員素質、武器裝備等,之前羅主就是在陣法、裝備上實現了逆襲。正式的戰鬥之前,有必要先做出最壞的打算,預估奉城的守備力量與我軍形勢。“
郭嘉:”就算如此,不必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據悉,奉城的守備力量就是羅主帶來的一千正規軍和奉城原本的一百五十名城衛軍,現在這種狀況城衛軍是不大可能出城與我軍戰鬥的。麻煩就在於羅主及其大將——龍車(騎士),木語(射手),秦漢(戰士),張剝(刺客),昆山(盾衛),黃子蕩(術士,謀士),明飛(術士,謀士)。
根據許褚將軍的描述,這些人應該不同於常規的武將或者謀士,武將是專門訓練某一方麵以應對團體戰鬥,比如龍車就是盾牌;如果你們見過其他人,大概也能猜到他們的屬性。那麼作為謀士的黃子蕩和明飛又可能會些什麼呢?或許下麵的事情與此有關聯。
羅主的陣法值得懷疑,那種陣法明顯不同於靈域諸國以前所具有的編製,說不定就是那兩人中一人的傑作呢?或者兩人、甚至是羅主本人,當然是誰會的並不重要。在戰爭中,除非智力因素,個人的力量實在太過渺小,武將除了衝鋒陷陣,大概隻能是統帥軍隊了。在正式的戰鬥之前,應該考慮對方的兵力、陣法和裝備吧,我想說的就是這些。“
廉頗:”有道理。而在這些紛繁複雜的情況中,我們……“
賈詡:”其實本不需要考慮那麼多,我們的目的是攻城,能夠攻下城池的方案都可以。但是真的有那麼簡單麼?雖然簡單的也有,圍城、或者是巨型投石器……“
廉頗:”巨型投石器?你確定那種東西可以用?“
賈詡:”投石器的原理很簡單,小型的投石器恐怕很難威懾奉城,巨型投石器的製造時間與花費不低,雖說威力很強但風險也很高。首先要維持巨型投石器的運行,需要抽調大量的兵力,羅主等人或許在這個時候全力進攻,可能一波團滅。所以說,這實在是下下之策。
除此之外就是孤軍深入——利用軍事防禦工事圍城,然後忽略此城,繼續進軍深入大羅王朝內部,之後以此類推,強行攻下羅王城之後,用強大的軍事力量將大羅王朝各處城池逐個擊破。當然,這個辦法費時費力,還容易遭到其他勢力的攻擊,所以這個也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