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時,郭氏有一部分人遷到江南。漢代以後的較長時期內,太原(今天的山西)一直是郭氏的發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漢代又有居住在今天的內蒙,甘肅,四川,安徽的,唐朝初與唐朝末,河南郭氏有兩次向福建遷移。宋朝的高宗趙構南逃時,大批中原人隨之逃到江南,住在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兩廣也有不少姓郭的人。
梅méi
【曆代名人】
梅堯臣:北宋文學家。
梅文鼎:清代天文學家、數學家。
【姓氏溯源】
梅姓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出自子姓,商王太丁封弟弟於梅地,世稱梅伯。商紂王時,梅伯因批評紂王被殺,周武王封其後裔於黃梅,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二是南方少數民族的姓氏。三是滿洲八旗中改姓者。
林lín
【曆代名人】
林則徐:清代民族英雄,主張與西方通商,但嚴禁鴉片,曾在廣東虎門進行了大規模的銷煙活動。
【姓氏溯源】
林姓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出自子姓,相傳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幹的後裔。二是出自姬姓,東周平王的兒子姬開,字林,其子孫以他的字為姓。三是少數民族改姓。
徐xú
【曆代名人】
徐光啟:明代科學家,著有《農政全書》,是中國科技史上重要人物。
徐霞客:明代旅行家,著有《徐霞客遊記》。
【姓氏溯源】
徐姓來源較為單一,主要出自嬴姓,始祖是伯益的兒子若木。夏禹時,若木被封於徐,建立了徐國。春秋時,被吳國所滅,其子孫便以國為姓。
邱qiū
【曆代名人】
丘仲:西漢著名文學家。
邱遲:南朝梁時文學家。
【姓氏溯源】
邱姓主要是以地名為姓氏。一支出自現在的山東,一支出自現在的河南。
丘姓寫作“邱”,原因有二:一是古代用作地名的丘,有時也寫作“邱”;二是因為避孔子的名諱。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曾被曆代封建統治者推崇為“聖人”。為了避免直接寫出孔子的名,清雍正三年(2725年)朝廷發出通知:除四書五經外,凡遇“丘”字。一律加“耳”旁為邱。清末民初,詩人邱逢甲倡議恢複本姓,並以身作則改邱為丘,得到閩、粵族人響應,但仍有沿用邱字者。於是形成邱、丘二姓並存的局麵。在晉代以前丘姓已經有遷到現在的陝西、浙江、內蒙等省者。中原丘姓有一支在西晉末徙居福建。南北朝到五代時期,丘姓還分布在現江蘇、山西、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
丘姓名人輩出,西漢武帝時有丘促,相傳是初造笛子的人。南朝梁有文學家丘為,南宋有學者丘富國,著有《周易輯解》、《經世補遺》等。元代有丘處機,也可以叫作邱處機。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人之一,死後被元世祖忽必烈褒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封號。
夏xià
【曆代名人】
夏恭:東漢受人敬仰的學者。
夏完淳:明代愛國詩人,17歲被清人所殺。
【姓氏溯源】
夏姓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出自姒姓。相傳帝堯時,鯀的妻子女誌因夢裏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堯便賜禹以媯為姓。後來,禹治理了水患,指導百姓興修溝渠,發展農業,還領兵平定了三苗之亂,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為了表彰他的豐功偉績,舜封他於夏(今河南登封縣東),後來還把帝位傳給了他。夏禹死後,其子啟繼位,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製國家——夏朝。夏立國400多年,共傳13代,16王。後因夏帝桀暴虐無道而被商湯推翻,夏王族便有以國為氏,稱為夏氏。
二是出自媯姓,出自媯姓。公元前11世紀周朝初年分封諸侯,夏禹的後裔東樓公受封於杞(今河南省杞縣),為杞侯。至簡公時,被楚國所滅。簡公之弟佗(本媯姓)出奔魯國,魯悼公因其為夏禹的後裔,給予采地為侯,稱為夏侯(複姓),其後裔以夏為姓,稱夏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