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離奇的魔術畫(1 / 2)

會變的圖畫

圖畫存在變化的可能,它可以因視線的距離遠近而變化,比如將逐漸移近眼前,你就會感覺鳥兒好像落入了蛇口。

視線角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圖形。有的構圖調過頭來看,老人變青年、笑臉變哭臉等。

有的畫麵具有雙重的構圖,比如耐人尋味的“杯與人像”這幅圖案。

畫麵的重疊,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團扇的兩麵分別畫上小鳥和空籠,當你轉動扇子,兩個畫麵重疊,鳥兒就飛進了空籠。

有趣的五點組畫,不但變化多端,而且十分考人智慧,饒有趣味。

請觀眾在紙上任意畫五個點,魔術師能根據這五個點,畫出一隻令人喜愛的小猴子或小熊貓等動物,要求是小動物的鼻尖和前後掌都必須分別在這五個點子上。你動一下腦筋,就可以畫出多式多樣的姿勢來。

如果把圖畫在橡皮上,則有另一番趣味。在鏡架上裝一塊橡皮,在橡皮上畫一個滑稽人臉,而在它的反麵,在畫有嘴、鼻、眼等各部位上粘連膠布,並把這些膠布與自己五個手指相連。那麼,這隻在畫麵背後的手指活動,前麵的滑稽人臉就會做出各種稀奇古怪的表情,生動逼真。

目前流行一種幻視繪畫,運用連續圖案的手法,繪製出各個可動的感覺的畫麵(、)。魔術師利用這一原理設計了種種變畫片的魔術。

線條與畫麵的魔術

魔術師常用寬度相等的線條來遮掩畫麵的某一部分,使之造成變化,如下麵一個節目。

演者拿出一個扁木盒,盒的正反都鏤空成格子,盒的一頭不封口,如果從這裏插進去一幅畫片,從正反麵透過空格都能看到它。這時演者又拿過一個紙袋說:“一會兒這木盒中的畫片,可以變到這個紙袋中去。”說著,把木盒裝進紙袋,比畫說明。接著,把木盒從紙袋中取出,觀眾仍然清楚地看到木盒空格間畫片的存在。他把紙袋放在遠遠的地方,演者用手朝木盒上一抓,說“過去”,此時木盒中的畫片突然不見了。放下木盒,走過去拿起紙袋,那畫片卻已飛到紙袋中去了。這個魔術的好處是幹淨利落,它是利用幻視造成的現象。

木盒的結構,它的兩頭邊框及橫格木條與空格的寬度是相同的,木盒的厚度可容納兩張畫片的厚度,在木盒中還夾有一層梯格形內芯,上麵畫上同樣的畫麵,這張梯格內芯比另一張完整畫片稍寬一些,插在木盒中。往上提即在木盒中形成整張畫幅的感覺,向下放則隱藏於各格木檔所形成的線條之中。在木盒開口的兩邊,用一小點鐵皮封塞,不使它脫落出來。

表演時先把畫片插進木盒,在交代木盒的反麵時,暗暗將內芯提起,再翻轉給觀眾看正麵,這時觀眾實際上看到的已是這個在內芯的畫麵了。接著拿起紙袋,說話間把木盒放入紙袋,暗中讓這張畫片落入紙袋。再從紙袋中拿出木盒時,盒中僅留下內芯了。一晃動木盒,盒中內芯往下滑落,由於速度快,觀眾眼睜睜地看到畫片消失了。

不用畫筆的圖案畫

許多自然現象,也會形成圖案。比如向水裏丟塊石子,水中會出現美麗的漣漪。天上千姿百態的雲霞等等,也會組成各種圖案。如果我們自己動手實驗,就會發現一些平時沒有注意到的圖案。

振動的圖案

將薄木板的中心釘在支架上,再將細砂粒均勻地鋪在薄木板上,然後拿一把小提琴弓,用演奏提琴的姿勢拉動,一會兒就會發現砂粒已排成有規律的圖案。隨著弓的動作舒緩或急促,砂粒會慢慢移動,改變圖案的排列。

磁性圖案

在木板上撒些鐵屑末,再準備一塊馬蹄形磁鐵,將磁鐵兩極放在木板下麵,使之隔著木板吸引鐵屑,同時手拿木板輕輕搖動。木板上麵鐵屑便會組成菊花狀的圖形。

運動的軌跡圖案

用紙製成一個小漏鬥,用線將漏鬥懸掛起來,在漏鬥下鋪一張黑紙,再將白石砂盛在漏鬥內。撥動漏鬥後,使之自然地旋轉晃動,讓漏鬥中的石砂如一縷細流自然流下。一會兒黑紙上細砂就組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案。

魔術師們就利用這細砂的畫麵來表演。

台上一個斜放的畫框,畫框呈藍色底,沒有圖畫,演者從玻璃碗中抓起一把把細石砂,在框麵上揮灑,一會兒,就出現了一幅雪景圖案。這時演者捧起畫框,搖一搖,再看那砂組成的畫,已是春暖花開的絢麗圖景了。

畫框的邊比較寬深,在框麵先畫上一幅春景圖,再在這幅圖上均勻地撒上藍色石砂(藍石砂用白石砂染成)。接著,將這畫框斜放在架上,使觀眾能看到畫麵,而藍色砂粒又不致滑落。表演時,先撒白色石砂,把石砂撒成畫麵,得經過一番練習,大塊麵的雪景還不是太困難的。撒畢之後,搖動畫框,白色、藍色石砂都滑落進邊框內,春天景色的畫麵就露出來了。

畫在指頭上的魔術

美國畫家馬裏奧和攝影師羅伯特異想天開地創造了在手指上繪畫,形成了許多生動的卡通式人物畫麵。魔術師將這一構思與傳統的魔術手法結合起來,創造了紅臉和白臉這樣的小品。看!把手繪成穿綠袍的關公的臉譜。一晃手,手指上的麵具變成了白臉的丟盔卸甲的曹操。再一晃,手指上又變成了關公的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