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尼羅河上的奇葩——古埃及文明(1 / 2)

“埃及是尼羅河的禮物。”這是古希臘著名曆史學家希羅多德的一句名言。事實也正是這樣,沒有尼羅河,就沒有埃及這個文明古國,更不用說古埃及文明。

尼羅河穿過非洲東北部,全長6600多千米,它流經埃及的那一段,隻占全長的1/6。河流泛濫,一般說來總不是好事。可是,埃及卻由於尼羅河的定期泛濫,得到了巨大的好處。每年,當尼羅河發源地——埃塞俄比亞山區進入雨季的時候,尼羅河水就上漲。從7月中旬開始,河水逐漸淹沒了埃及的整個盆地。11月末,河水退去,留下肥沃的淤泥,仿佛是大自然給埃及的土地普遍施了一次肥料。雖然,埃及是個終年少雨的地方,但是靠著尼羅河,人們在濕潤肥沃的土地上種植莊稼,發展生產,使這裏也成了孕育古代文明的一個搖籃。

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在6000多年以前,這裏就出現了許多小的奴隸製國家(城邦)。大約在公元前3100年,埃及建立了統一的奴隸製王國。首都是位於尼羅河三角洲南部的孟斐斯。

古代埃及的國王有避諱的習慣,不許叫他的名字,一般尊稱為“法老”。“法老”原來的意思是“大的房屋”。

從公元前3100年到公元前332年馬其頓王亞曆山大征服埃及的2700多年,是埃及曆史上的“法老時代”,一共經曆了31個王朝。在這以後,埃及先後處在希臘、羅馬和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下,直到公元640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結束了埃及古代史的時代。

古埃及的曆史是奴隸社會的曆史。貧民和奴隸以各種形式反對奴隸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在第十三王朝時期(約公元前1786年~公元前1674年),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貧民、奴隸起義。雖然起義後來被鎮壓了,但是第十三王朝受到了沉重地打擊,不久就滅亡了。

古埃及人民勞動場景

埃及人在天文學、數學、醫學、物理學和建築學等方麵,在世界古代史上是處於領先地位的。那麼,對於古代埃及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人們是怎樣知道的呢?這主要歸功於考古學家的努力。

考古學家們大都是通過對陵墓的研究和考證,來了解古代埃及的曆史和文化的。古埃及最初幾個王朝的曆史情況,因為缺乏文字記載的材料,很長時間沒人知道。後來,經過在尼羅河畔的阿比多斯的發掘,考古學家們發現了埃及第一、二王朝許多國王的陵墓。墓頂稍稍高出地麵,墓室在地下10~17米的深處。墓內有許多裝酒的大瓶,瓶口用尼羅河的泥土和稻草密封,上麵蓋有國王的印記。這些印記就成了辨明陵墓主人的重要根據。在一個叫澤爾的王陵中,發現了一隻手臂骨,上麵戴著四隻美麗的臂鐲。這是當時皇宮裏宮女們的裝飾品。從這可以知道,埃及成為統一王國的最初200年,已經用宮女,也就是用奴隸來為國王殉葬了,這是埃及進入奴隸社會的證據。

從公元前大約27世紀起,“法老”們開始為自己營造巨大的陵墓。這是一種高大的方錐形建築物,底座四方形,每個側麵是三角形的,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叫它“金字塔”。在英文裏叫它“錐形體”。

金字塔是用成百萬塊巨石壘起來的,每塊石頭平均有2000多千克重,最大的有100多噸重。這些巨石從尼羅河東岸開采出來,再運到河的西岸。這麼沉重巨大的岩石是怎樣翻山過河和堆砌成塔的,到今天仍然是一個沒有人能做出完滿答案的難題。

金字塔和地下墓室所用的石塊雖然都十分堅硬,能工巧匠還是把它們劈鑿琢磨成各種形狀,而且使石塊之間結合得十分緊密,甚至連鋒利的刀刃也插不進去,這顯示了古埃及人建築的高超本領。

金字塔塔底四邊長度的平均誤差隻有2厘米,四個直角的誤差也隻有012°。這表明,古埃及的幾何學和測量技術已經達到很高水平,能夠精確地測量和計算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圓形麵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