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宿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對那些勞碌的人們抱以冷眼,看著他們像螞蟻一樣碌碌,像情的野獸一樣爭鬥,勾心、鬥角,怎麼看怎麼覺得累,覺得無聊。
他不明白這到底是為了什麼。
或每個人都是科技進步,世界展不可缺的一環,搬磚築屋的是,得諾貝爾獎的也是。得諾貝爾獎的不會搬磚築屋,如果沒有搬磚築屋的,他們就沒地方住,他們的明創造,就沒人幫他們實踐推廣。搬磚築屋的不會明創造,但卻是明創造的實踐者,沒有他們,那些得諾貝爾獎的,就隻能手捧著一大堆明,茫然無措。
都這是個集體,集體的力量推動社會的進步。
但他們為什麼還要鬥呢?既然集結所有人的力量,才能推動進步,為什麼不相親相愛,反而相互之間冷漠的好像仇人一樣。
聽強調的都是缺失的,古人誠不欺也。
這樣的世界是個畸形的世界,需要什麼,就沒有什麼。越是強調,就越是缺失,也不知道最後會變成個什麼樣子。
反正王宿覺得,這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
再牛的人,不論他腦子多好,有多少明創造,不論他技術多好,能做出怎樣精密美好的東西,不論他城府多深,勾心鬥角鬥倒了多少人,也不論他滔權勢富可敵國,百年之後還不是一抷黃土?大多數人還活不過百年,人生種種,又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如果王宿運氣不好,為生計所迫,恐怕也不得不如此。但他近來運氣不錯,因此就有了成為局外人的基礎,可以及時行樂,冷眼大眾。
王宿本身是個孤兒,無父無母。的時候四處流浪,或是乞討,與其他的乞丐爭奪,或是在垃圾桶與野狗爭食。這樣的淒慘,在科技昌明的世界,其實並不少見。
不過王宿與大多數的孤兒流浪兒有很大的區別,他覺得自己特別早熟。
在十二歲的時候,他就開始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了。
他一邊拾廢品勉強供應生活,一邊開始了自學生涯。那時候電子信息這方麵的高新技術很是吃香,聽好多學電子信息的,都達了,王宿雖然不想隨大流,但因為對外界了解不多,從報紙上得來的信息,很多具有欺騙性,因此王宿隻能選擇這個方向。
他用賣廢品的錢購買相關的書籍,來充實自己,學習知識,雖然他不是才,但他能堅持,一步步的,學到了許多神奇的知識。
在成年之後,他步入社會,成為一隻碌碌的螞蟻,硬生生憑借自學而來的能力,在一個規模很大的高新科技公司做到了一個研究組的組長職位。許多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都被他的學識壓製。
也因此,很多人心中不忿。
人想,自己恁牛逼一個高材生,竟然在一個沒有文憑、孤兒流浪兒出身的人手底下工作,兩個字,丟臉。
許多人在背後議論紛紛,嘲諷者有之,冷笑者有之,動作不斷,總是想把他踩下去。
王宿冷眼旁觀,不為所動。雖然心中厭惡惡心,也不是沒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但他就是不為所動。
就好像在看醜的表演一樣,他覺得很可笑。
因此,王宿的人緣非常差。
但王宿覺得,這世道,所謂的人緣,其實都是假的。人人帶著麵具,一臉的假笑,人緣都是表麵的東西,不要也罷。
除非有利益,但王宿給不起利益,也不會給,那些人又不是他兒子。
工作之餘,王宿最喜歡的,就是一個人四處旅遊,就好像時候一樣,流浪。他不去那些風景名勝,那些地方哪兒是旅遊的地方?人山人海,分明就是牛羊集市。他最喜歡到那些不知名的地方,看看山水,體味自然。
他總是一個人。
他不是沒有朋友,但沒有知己,沒有交心的。
時候的經曆,讓王宿對任何人都存在著一種戒備,他心翼翼的觀察別人,把自己隱藏在一層保護殼之中,很難在交往中付出真心。他也想付出真心,但總是做不到。他挑剔,一旦現交往的朋友有缺點,就會在心中放大,及至厭惡。
這就使得王宿沒有真正的朋友,年近而立,甚至連個女票都沒有。
人就覺得王宿孤僻冷漠,拒人於千裏之外,完全不能交往。而王宿自己,則不屑一顧。沒有交往的必要,交往什麼?
他由此完全放棄社交,將自己藏進了虛幻的世界。因此在旅行之餘,各種書籍就成了打時間,充實身心的最好補給。
不論專業書籍,還是雜誌。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王宿這輩子也許就這樣過去。也許他會勉強自己,隨便找個女人結婚,傳承自己的血脈。也許會單身一輩子,到死都是一條單身狗。
但命運的不可測,讓他有些應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