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四章 伶人往事(上)(1 / 2)

廊外有盛夏急雨,廊內是散淡閑人。

離開了怡紅院,賈芸獨自慢慢的順著抄手回廊踱步而行。之前幾次進出大觀園,都是走馬觀花,來去匆匆,並沒有好好的欣賞過園子裏的景致,這會子大雨滂沱中,滿世界仿佛都隻剩下了一簾水幕和耳畔的漱水之聲,山石之間,霧氣蒸騰,那些樹木花草卻在夏雨的洗滌中越發的昂然鮮豔起來。

一路穿行,驟雨漸歇,此時的賈芸卻已不知身在何方,隻聽得不遠處似乎隱隱的傳來曲辭之聲,循聲而去,卻見一進小小巧巧的圍院坐落於數株冠蓋亭亭的大樹之下,門口簷上,掛著梨香院的匾額,裏麵正有幾個清亮婉轉的女聲在輕輕吟唱: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正是《牡丹亭》裏最著名的一段“皂羅袍”,絕好的水磨唱腔配著一支絕好的笛子,將杜麗娘千回百轉的心思演繹的一唱三歎,悠揚動人,休說林黛玉這般玲瓏心竅之人聽聞此曲,差點兒慟倒在了山坡之上,便是賈芸,異世穿越,也由不得愣在了當場。

一曲終了,賈芸輕輕咳嗽一聲,邁步進了梨香院。這裏原本是榮國公晚年靜養之所,極是幽靜,不過貴妃省親之時,卻用作安置那些從蘇州買來的小戲子,這會兒想必正是他們在演練戲文。

裏麵大約聽到了賈芸的聲音,早有一個小姑娘開門迎接出來,當日他們都是賈薔和賈芸兩人接入賈府,自是相識,見了賈芸,連忙斂衽行禮,引著他一直進了後院。果然,在一個年邁的老教習的指揮下,這紅樓十二官正團坐一處,在排演《牡丹亭·遊園》一折。

“芸二爺!”

老教習看見賈芸,竟是有些激動的站了起來,將賈芸拉到了上首,問道,

“都說紅樓戲院裏那些劇目都是出自二爺之手?可是實情?”

關於賈芸就是莎翁的消息,這些天早已從宮裏傳了出來,就連賈政也曾差人前來詢問過,隻是因為太後誇讚喜歡,倒也不敢深加斥責,隻是習慣性的撚須搖頭長歎了一聲,說了一句“下作之徒”也就丟下。不過,這些教習戲子卻把賈芸看成了他們的同行,這會子竟是顯得格外的親熱。

賈芸苦笑著點點頭。他實在沒有料到,自己的戲劇事業會和古代社會產生如此的複雜交集,愛恨相加,糾纏不清。

“老夫也曾前去看過,論說戲文關目,實是曠古佳作,隻可惜僅有念白而無曲辭,不免美中不足啊,若那《奴隸將軍》一劇中,也能有數段如‘嫋晴絲’、‘原來姹紫嫣紅開遍’等佳曲妙詞,想必咱們梨園之中,卻又多了一位王實甫湯顯祖呢。”

賈芸忙笑著說道:

“實不相瞞,我對於音律用格最是一竅不通的,哪裏能度出那樣的詞曲來?這昆弋諸腔,從永嘉南曲算起,綿延數百年間,又出過幾個湯臨川?幾段嫋晴絲呢?”

老教習點點頭,理了理胸前的長須,說道:

“如今咱們這昆腔卻也沒落了,當年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的盛況早已難覓,也就指著這些個折子混口飯出罷了。隻可憐這些個孩子們,本也是清白人家的兒女,送到了老夫這裏演習戲文,統不過是富貴人家的玩物而已,今兒看的高興,大賞一番也是有的,明日若是忤逆了他們的意思,隻怕立刻冷眼相加,逐出府去,卻讓他們做何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