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老子辭世(1 / 1)

十七、老子辭世

傳說老子長壽,一百六十多歲的時候仙逝,鄰居都過來吊唁。老人哭起來就像哭自己孩子一樣,年輕人哭起來就像哭自己老母一般傷心。大家都想起老子雖然做過大官,但卻絲毫沒有架勢,想起他順應民性、隨民之情、與世無爭、寬容待人的大德大恩,人們都慟哭不已,悲不自勝。

老子有一個好朋友名叫秦佚,來吊唁的時候,到老子靈旁不跪不拜,隻拱了拱手,哭號了三聲便止。正待他想轉身想走時,鄰居攔住他問道:“你不是老子他老人家的好朋友嗎?”

秦佚回答:“當然是。”

鄰居道:“既是老人家的好友,這樣薄情寡禮,你覺得這樣好嗎?”

秦佚道:“這有什麼不好的?”

鄰居聽到這話,怒不可遏,揪住秦佚大聲責問道:“無禮之人,你這樣做真是好沒有道理!”

秦佚不慌不忙,笑道:“你可曾聽說,我的好友老子,他生前說過生亦不喜,死亦不悲之話?”待鄰居把揪住他衣領的手放下之後,秦佚頓了頓又說:“老子這一生,從無到有,聚氣而成,他的降生順應天時,合乎自然的道理,沒有什麼可以稱喜的。今天他死去,是從有到無,氣散滅之,順應天時而走,合乎自然的道理,更沒有什麼可以悲傷的。為出生而高興,是為不應該高興的事而高興;為死亡而悲傷,是為不應該悲傷的事而悲傷,生的時候就覺著自己了不起,死的時候又怕死,都是自己想強求生死之道,這難道不是違背自然之理而任由自己胡思亂想麼?假如是這樣的話,肯定是背自然、違天理,不合乎道啊!你不合乎道,能當老子的朋友嗎?老子的朋友,都會遵照他的話做事,順於道而作為的。我既是他的朋友,當然可以以理化情,所以不會傷悲。”

鄰居似有所悟,但餘怒未消,又問:“你既然不悲傷,為什麼哭了三聲?”

秦佚笑道:“我哭三聲,並非因為悲傷所致,隻不過是與老子辭別。哭第一聲,稱讚他出生時順應天時,合乎自然之理;哭第二聲,稱讚他辭世時順應天時,合乎自然之理;哭第三聲,稱讚他在世時,保持自然無為之道,合乎自然之理。老子順應天時,舉足合道,我為什麼要悲傷呢?”眾鄰居聽到這一席話,這才明白秦佚乃是真懂老子的朋友啊。因為這樣,才會推他做為主葬之人。入土之時,秦佚頌悼文道:“老子大聖,替天行道,遊神大同,千古流芳。”

老子辭世,正如秦佚所講,順天應時,他的肉身雖然消逝,但思想千古流芳。現存世《道德經》,僅五千餘字,但字字珠璣,耐人尋味,蘊含了世界萬物的哲學道理,可謂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