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梁紇(1 / 1)

三、叔梁紇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

——《史記》

從商王到諸侯到公卿,一步一步下降。到了木金父,流落魯國的孔氏家族,很快就再次下降為士,到了必須靠俸祿生存的地步,但是想要得到俸祿,那就必須得為貴族階層服務。

木金父之孫孔防叔就是魯國貴族臧孫氏的家臣。出任臧孫氏采邑——防的邑宰。防在曲阜東30裏。孔防叔的身份為士,隻能靠俸祿生活。

孔防叔之孫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史載他“以勇力著稱”。

福陽之戰是春秋中期的重要一戰。因福陽是吳國與中原交往的必經通道,此戰是吳國聯合晉國所發起,目的是打開吳國與晉國之間交通的要道。領導聯軍的統帥是晉國之將軍荀偃及吳國之將軍士匄。對於這場戰爭,作為晉國盟友的魯、衛等國都派軍助戰。

叔梁紇隨同魯軍參加了攻打福陽的攻城戰鬥,福陽人奮力堅守。戰鬥中,守城兵突然打開城門,聯軍一部分軍隊見機闖入城內,沒想到守城兵竟將城門關上了,原來他們想等一部分聯軍進城後圍殲,在城門即將關閉的危急時刻,看透了這一意圖的叔梁紇趕緊來到城門口用雙手承托住下降中的沉重的門關,使攻進城的聯軍們能夠及時後撤脫身。

魯襄公十七年,齊國侵犯魯國。把魯國大夫臧紇圍困在防邑。夜裏,叔梁紇同臧紇的兩名兄弟率領300人出城突圍,護送臧紇到援軍營地,自己又折回防邑繼續守衛。齊人親眼見到叔梁紇如此驍勇善戰,而且援兵馬上要到了,於是隻好撤兵。從此以後,叔梁紇就因為有勇有謀在諸侯中有了一定的名氣。

這場戰爭結束後,為表彰叔梁紇的功勞,臧紇讓叔梁紇做了陬邑宰。陬邑在防邑南邊十多裏的地方,本來是狄族小國邾國的都邑。魯文公十三年,邾國人在魯國人的壓迫下放棄了都邑往東遷都,陬邑被魯國吞並,成了魯國版圖的一部分,並由臧氏家族控製,附屬於防邑。

叔梁紇全族後來便定居在陬邑,其族屬以陬邑為氏。所以叔梁紇又被稱為“陬人紇”,而孔子成年後也被稱為“陬人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