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九月,曹操依從婁圭之策建起了堅固的凍沙城牆,從而極大的挫傷了馬超等關中聯軍的氣焰。料算關中聯軍的糧草已經無法支撐太久之後,司馬懿再度獻策請曹操派遣精兵數千把守三河(洛水、黃河、渭水)的隘口,防止馬超等人效仿先前曹操的行為涉水退往馮翊,進而撤回涼州。
除此之外,為了以防馬超等人破罐子破摔強行東進攻城掠糧,進而造成中原地區的動蕩,曹操還高瞻遠矚的調動了曹洪駐軍典農校尉,控製了整個弘農地區的防禦。
至此曹操已經基本完成了對關中聯軍的戰略包圍,並且做好了全麵攻擊的準備。加上關中聯軍當初三月起兵之時征調了大部分後的人丁充軍,導致他們所在的當地農業幾乎陷入了停滯的狀態,以至於收獲之時完全沒有新糧可收,所以他們所攜帶的隻是年初的存糧而已。這下子馬超等人已經陷入了進退維穀的境地,無奈之下他們隻好動了向曹操求和的念頭。
但是費了那麼大的力氣起兵卻這麼屈膝投降,對於馬超這種心氣極高的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正好韓遂已經尋找自己商議約見曹操麵談乞和的機會,於是馬超準備放手一搏。
收到了馬超和韓遂聯名所寫的書信後,曹操得到了馬超和韓遂願意將長安城以東的關中土地全都割讓給曹操,且願意質子於鄴城。除此之外曹操還注意到到馬超在信中寫道為了表示雙方的誠意,渭河之畔見麵議和之時雙方都隻能有兩人參加,不允許攜帶任何的甲士埋伏。
賈詡從信中看出了有些不尋常的氣氛,於是便對曹操進言說:
“馬超號稱‘西涼悍馬’,素有一夫當關之勇,丞相不可答應他的要求,否則恐有不測。”
對此曹操卻完全不以為然,他將馬超的書信放下後笑著對賈詡說:
“文和不用擔心,他馬孟起有一夫當關之勇,我身旁又何愁沒有萬夫莫開之將呢?”
說罷曹操看向了站在自己身旁身材高大威武且一臉雄威的許褚...
曹操更加關注的問題是此時應不應該接受馬超和韓遂的請求罷兵言和,為此他開口詢問婁圭、司馬懿和賈詡的意見,婁圭首先向曹操進言說:
“丞相,馬超、韓遂等人雖然此次被迫起兵,但實乃事出有因,且馬超當初協助司隸校尉在平定郭援之戰中立下了功勞,現在雖然戰事對我們有利,但是關中聯軍仍有十萬之眾屯守於潼關,若是我們再強行進攻的話恐怕雙方的損傷會更大,倒不如接受他們的請求,這樣既可安關中軍民之心,又可避免無謂的犧牲。”
婁圭的話讓司馬懿和賈詡聽了之後背上不禁滲出了冷汗,因為從開始的話語之中婁圭便已經有了映射曹操刻意逼反關中各部的跡象。司馬懿注意到曹操在聽婁圭進言的過程中臉色鐵青,因為牙關緊咬導致兩腮凸起僵硬,似乎怒火已經一觸即發了。
但是曹操最終還是沒有因此而發怒,而是看向了站在婁圭身旁的賈詡和司馬懿:
“文和仲達可有什麼高見嗎?”
司馬懿站出來對曹操說:“馬超韓遂等人經過此戰之後必定會對丞相及朝廷心生嫌隙,若他日孫劉之中有任何一方有意有著勾結同盟的話,我們的西方仍舊是不安定的。”
聽了司馬懿的話後曹操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隨機又看向了賈詡:
“那應該如何處理他們呢?”
賈詡知道曹操在等待著自己的答案,於是他拱手對曹操說了三個字:
“偽許之...”
其實賈詡的話意思十分明確,就是先假裝答應他們的和談請求,這個意見引起了曹操的重視,他詳細詢問道:“之後呢?”
這時賈詡開始分析馬超和韓遂之間曆來麵和心不和的現狀,他認為馬超之父馬騰本就與韓遂不和,因為曹操居中調停將馬騰全家遷至鄴城由馬超統領所部才平息的衝突,而兩人經過這段時間的作戰來看,分歧和裂痕已經非常明顯,隻要稍加挑撥便可分化瓦解他們,再行各個擊破,如此以來關中之地的隱患便可連根拔起。
曹操同意了賈詡的計策,內心已經開始醞釀分化馬超韓遂的具體套路了。
約定的時間到了,曹操按照約定隻帶了許褚一個人前去赴馬超之會。
跨於馬背上的馬超和韓遂看到曹操果真沒有違背約定,於是韓遂打算親自下馬迎接,卻被馬超橫槍在前擋住了:“尚不知曹操到底有何籌算,我們不要輕易放下自己的身段。”
馬超仔細打量著曹操的身形體態,目測他的重量意圖突然發起襲擊將曹操擒拿,這樣便可挾持曹操徹底扭轉戰局,然而當他認為自己可以帶走的曹操的時候,他忽然間注意到了曹操身邊有個一直對他虎視眈眈的許褚,而這個人的麵貌像極了之前夜闖曹營時單槍匹馬擋住自己的那位將軍,馬超一直聽聞曹操身旁先前有個“古之惡來”典韋,現在又有“虎候”許褚,於是料想那天抵擋自己的應該就是這位許褚。
可是馬超心裏吃不準,於是在開始和談之前百年試探性的詢問曹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