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本來想的是陳群和荀彧之間素有師徒之誼,眼下在處境對荀彧十分不利的情況下,唯一能夠全心全意幫助荀彧的,放眼整個鄴城恐怕也就隻有陳群了。
然而當他知道陳群已經娶了荀彧的女兒時,司馬懿認為自己算是找對人了。
“先前丞相曾經秘密下令讓荀彧先生暗殺伏皇後...”
在司馬懿才說了開頭陳群便已經猜到了事情的嚴重性,神色也開始緊張起來:
“文若先生從始至終所想的都是振興漢室,丞相此舉無異於是逼迫他與自己的信仰分道揚鑣,我了解文若先生,他是寧死也不會做出大逆不道之事的。可是這樣一來他必定會開罪與丞相,日久恐怕會惹禍上身啊。”
陳群口中所說的正是司馬懿想要轉達的意思,所以他此行的目的是想請陳群勸荀彧辭官歸隱,盡早離開這政治漩渦之中,至少可以保住身家性命。
“不,文若先生雖然身為文人謀士,但他的骨頭卻比常人堅硬許多,天子以及漢室越是瀕臨危險的境地,他就越不會在這個時候置身事外,不管是什麼人勸都沒有用的。”
事實果如陳群所說的那樣,早就看出了荀彧前途黯淡的荀攸雖然疾病纏身,仍舊勸說荀彧不要再勉強堅持,看了陳群的書信之後荀彧回複說自己身為大漢的臣子,就必須要為天子、為社稷盡忠,麵對膽敢對漢室不敬的人一定要抵抗到底。
荀彧的回信被陳群給司馬懿看了,司馬懿回到家中後又將這件事告訴了鍾毓。
“不知道荀長倩知道這件事後會作何感想...”
聽到鍾毓的感歎之後,司馬懿這才想起來之前曾在黃河之畔時,幫助自己逃脫張飛抓捕的白衣男子荀惲,加上先前鍾毓告訴自己目前荀惲埋藏在“劉稷”和郭淮等人的身邊暗中相助,他不免對荀惲表示擔憂:“現在荀惲的狀況怎麼樣?”
鍾毓回答說:“之前在赤壁,劉協夥同郭淮等人聯手暗殺你時,荀惲看出了你雖然身受重傷,但是奄奄一息還有生還的可能性,恰好當時程武和伏姑娘駕著小舟即使趕到並放出了信號,所以他才會一腳將你踢進長江流水之中,可正是因為如此他露出了致命的破綻,不過我已經派那個人去營救他了,應該不會有什麼事的。”
但是鍾毓接下來的話引起了司馬懿的格外注意:
“隻可惜先前那麼費力才用苦肉計打進他們的內部,現在隻好離開了。”
此時單騎在山道之前飛馳的荀惲一邊盡速逃命,一邊回頭注意身後追擊自己的騎士。
可是荀惲的馬比起身後率領蒙麵死士追擊的郭淮坐騎相比起來,腳程是較弱的,所以距離不斷的拉近,右手握著韁繩的郭淮見距離已經越來越近,於是他將左手放到了自己腰間的劍柄之上:“我看你這下要往哪兒逃!”
就在這時,附近山頭上的一個人影也正密切關注著山道之間的情況,他見荀惲的處境已經十分危險,於是他從馬背上取下了一個托手較長的弩槍,將長長的羽箭放置在箭槽內,半蹲在山頭邊上,瞄準了正在追擊荀惲的騎士們後幹脆利落的扣下了機關...
羽箭“嗖”的一射了出去,精準的射中了郭淮身旁騎士的頭顱,那人應聲倒地。
郭淮意識到了有人在暗中埋伏自己好讓荀惲逃離,正當他準備提醒身旁的人嚴加防範時,握住弩槍的人再度扣下了機關接連射出了兩支羽箭,分別穿透了兩個蒙麵騎士的麵部和脖子。而他將第四支羽箭放進箭槽後,已經把目標所定在了郭淮的身上:
“是時候把這支箭還給你了...”
扣下機關後,羽箭以飛快的速度直奔郭淮而去,但奇怪的是郭淮本來以為這支箭也是衝著自己的腦袋來的,卻不曾想射中的是自己胯下駿馬的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