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培堅
陽春三月,江南已經是春風送暖了。看著外麵桃花梅花無盡地盛開,把那一樹樹優雅盛情地送於春風,我不由地心癢癢了。於是,我們一夥同事相約一起到野外踏青,順便帶上一些鍋碗瓢盆,在享受春風的時候,也好奏個野炊進行曲。好友小路笑著說:“邊看野景,邊享美食,這可是真正的秀色可餐啊!”我們都哈哈大笑。
周六,我們一夥七人,帶上簡單的行李和炊具,就向一個叫風兒溪的地方而去。一個小時後到了風兒溪。這地方果然景致宜人,微風徐徐,溪水潺潺。而且溪的兩岸野花盛開,溪旁那空曠的地帶鵝卵石千奇百怪。我們這群已過而立之年的人一掃平時的假正經,叫喊著脫下鞋襪,向著依然寒冷的溪裏趟去。三月的溪水是清冽透明的,但也是冰冷沁膚的,沒走幾步,大家都受不了了,又大叫著衝上岸來。靜謐的風兒溪,讓我們的心變得無比純淨,讓我們的笑聲變得悠遠、飄蕩。
風兒溪雖然遠離城鎮,但依然住著若幹人家。瞧那山腳下的一戶人家,包裹在萬樹桃花的粉紅色中。有了美景,我們自然不會放過,拿起相機,走進爛漫的桃花林中爭相奪景。種桃樹的是個憨厚的中年漢子,他不但不收我們給他的禮物,還叫他的小孩端出花茶給我們喝。我們十分感動,給他們一家子拍了不少的相片。那小孩見是拍照,萬分高興,說要帶我們去一個更好的地方。我們跟隨小孩進了小樹林,拐了幾道彎後,突然眼前一亮,看到一片嫣紅。“是梅林!是梅花!”大家樂得拿起相機又是一陣猛拍。
欣賞夠了美景,我們到溪旁開始野炊。吃過烤肉和煮白粿後大家都覺得渴,有人提議煮湯喝。看著一地的鵝卵石,我突然想起:“聽老人說過,燒開水的時候,如果在鍋中放一兩塊鵝卵石,用這樣的開水泡茶,茶水更為清香。現在,如果用石頭煮湯,那味道會怎樣呢?”我把主意說出來,大家都拍手叫好。於是,重新燃火用石頭煮湯。
先在鍋中放進清水,再放進幾顆洗淨的鵝卵石。待鍋中的水開了,放進幾片紅蘿卜,一些蔥花。然後加入鹽和味精。一鍋熱氣騰騰,冒著清香的石頭湯誕生了。那湯,是用溪水煮的,幹淨透明,加上蔥花和紅蘿卜,更是青鮮無比。喝著石頭湯,我們突然有了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其實,當我們感覺累的時候,讀書聽音樂寫文章,就如同在喝一種心靈上的石頭湯。
本文首發2008年3月18日《廈門日報》